溫家寶智囊團之一的國世平教授在第二屆亞太經濟論壇上指出:“未來三年,中小企業將死四成”。無獨有偶,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對"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溫家寶智囊團之一的國世平教授在第二屆亞太經濟論壇上指出:“未來三年,中小企業將死四成”。無獨有偶,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對目前中小企業的現狀也用“危在旦夕”來形容,他認為:“如果目前的銀根緊縮政策不改變,政府再不出手相救,到今年年底,國內就有四成中小企業將面臨停產或倒閉的危險”。
為了抑制房價的瘋狂上漲,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新國十條”以及“限購令”的頒布,讓房企感到陣陣寒意。消費者普遍認為,房價仍然過高,與期望的心理價位還相差甚遠,房價的“拐點”還未真正來臨,目前樓市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樓市是整個建材家居行業的晴雨表,樓市的低迷,使得作為建材行業的下游的石材行業,前景不容樂觀。
“金九銀十”變成“銅九鐵十”
以前,每年的“金九銀十”都是廠家商家最為忙碌的時期,他們會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賺個盆滿缽滿。不過,“金九銀十”這個傳統在2011年被徹底顛覆,變成了“銅九鐵十”。盡管各大廠家商家都花夠了心思,卯足了勁,不僅促銷形式多種多樣,如廠價直銷、周年店慶、家居文化節、送奔馳送寶馬、進場送禮等,而且各種優惠的力度空前,但結果卻讓所有的家居建材的廠家與商家都失望了,銷售情況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看著可憐的銷售數據,摸著空蕩蕩的錢袋,廠商們無不感慨:這哪是什么“金九銀十”,分明是“銅九鐵十”。
據權威數據統計,在2012的時候的企業家的信心指數降到歷史的最低點,而家居建材行業企業家的信心指數最低。目前,已有13家上市房企轉投礦業,總資超過29億人民幣。特別是那些“等米下鍋”的中小企業想借機“撈米”的想法遭到沉重打擊,都紛紛調低了今年的銷售預期,看空2013的市場行情,大有“今年哀鴻不斷,明年餓殍遍野”的景象。
中小石企難以逾越的“五座大山”
當前,浙江溫州有企業業主跑路走人,陜西神木有的企業主自殺,中小企業“倒閉潮”此起彼伏,石材行業也未能幸免。分析原因,對于中小石企來講,有“五座大山”難以逾越。
第一,錢荒。對于銀行貸款,很多中小企業怨聲載道。一方面,針對已經做大做強的企業,銀行設有大客戶服務部,而這些企業并不需要銀行貸款,而銀行卻求著企業貸款;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銀行貸款,而銀行卻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即使給予貸款,條件也比較苛刻。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據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90%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的借貸關系,微小企業95%沒有從金融機構獲得過貸款。這也是民間資本借貸瘋狂的原因。
第二,用工荒。隨著中國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農村勞動力供給總量減少,勞動力輸出地區經濟發展加快,當地勞動力需求增加,工資待遇提高,使得原來吸納大量勞動力地區的企業招工難度加大,在“長三角”、“珠三角”尤為明顯。
第三,電荒。中小企業的生產附加值不高,停電導致停產,停產則意味著降低利潤,有的甚至是倒賠錢。因為企業不管生產與否,場租費用、辦公費用、工人工資及福利都得照付不誤。不少小型石材廠家反映,現在行業利潤微薄,一個季度如果停15-20天的電,那就等于這個季度什么利潤都沒有。電力短缺,拉閘限電,在浙江、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相當突出。
第四,高成本。“用工荒”帶來勞動力價格上漲,今年用工成本漲20—30%;“錢荒”帶來資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銀行貸款基準率上浮30—50%,加上各種費用,實際貸款成本接近基準率的兩倍;通貨膨脹帶來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費用的增加,石材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及噪聲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企業要解決好這些問題也會增加生產的成本。
第五,高稅費。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實際稅負超過了30%,我國是全球稅負最高的地區之一;還有各種名目的收費,中國企業聯合會初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事業性費用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的項目分類有69個,子項目達1000個以上。此外,當地的行政部門向企業吃、拿、卡、要的現象時有發生,讓中小企業叫苦不迭。
除了上述五個方面,另外,國際經濟的持繼低迷、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樓市萎靡不振等外部環境,以及企業低水平價格競爭、產品附加值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專業人才稀缺、技術創新不夠、渠道不暢等內部原因都是阻礙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中小企業路在何方
第一,兼并重組,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資源整合。中國人歷來有“當老大”的情結,普遍有著“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觀念。現在的中小企業業主也基本是這種思想,企業之間缺乏聯合,同行是冤家,基本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敵對狀態,如果一家企業被另一家企業收購兼并也被認為是可恥的事情。西方企業早就嘗到走聯合兼并的甜頭,因為這樣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減少重復建設,以及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自身優勢。現在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是股份制。對中國民營企業來說,從單個資本走向社會資本,制度的變革和創新這一關早晚得過,而闖不過去的話要么永遠長不大,要么就死掉。單純靠自我積累來做大做強是不可能的,資源的合理配置、整合、利用比單純的自我積累要重要得多。
第二,變“家族式管理”為“現代企業管理”。不得不說,“家庭式管理”在企業的發展初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層次階段后,“家族式管理”已明顯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甚至會把企業帶向錯誤的深淵。要解決“家族式管理”帶來的弊端,企業業主要有一定的眼光與魄力,大膽啟用“族外人”,讓那些有思想、有水平、有責任感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擔當重任。并通過切實可行的激勵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讓這些“族外人”認同公司,找到歸屬感。
第三,創新將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中小企業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己創新,在“山窮水盡”之際,沒準還能“柳暗花明”。怎樣提高石材的開采技術?怎樣提高荒料的利用率?怎樣提高生產加工的水平及超薄板的技術?如何變廢為寶?這些都是企業創新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還有經營的創新,現在很多企業不懂經營,把經營簡單地理解成銷售,只會惡意競爭,造成市場的無序與混亂。沒有品牌,就賣不出好價錢。沒有渠道,就只能眼看著別人賺錢,所以,企業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創建自己的商業渠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利用好國家政策支持。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小型和微型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實現科技創新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一些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和稅費負擔偏重等問題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國家要加強金融服務和財稅扶持,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環保政策、能夠吸納就業的科技、服務、加工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引導和幫助小型微型企業穩健經營、增強盈利能力和增強發展后勁。
會議研究確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
(二)清理糾正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企業融資的實際成本。
(三)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
(四)細化對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政策。
(五)促進小金融機構的改革與發展。
(六)在規范管理、防范風險的基礎上促進民間借貸健康發展。
會議研究確定了財稅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稅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并擴大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納入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優惠政策范圍。
(二)支持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服務。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貸款合同三年內免征印花稅。將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將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金融保險收入減按3%征收營業稅的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
(三)擴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規模,更多運用間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業。進一步清理、減免、取消部分涉企收費。
老百姓有句話叫“犟不過于政策”,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在金融和財稅上的支持,對于困境中的中小企業來講,無異于打了一針“強心劑”。在金融上的支持將會確保中小企業的資金鏈不會斷裂,不會出現“無米下鍋”的困境;在財稅上的支持,將會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使中小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在擴大生產和再生產,以及渠道建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與營銷創新等方面,以增加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經濟發展也遵循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物盡天擇,適者生存”原則。死,是弱者;生,才是強者!盡管有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在未來的三年,中小企業要死掉四成,但命運還是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