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他經常坐在他簡陋的工作室里,在想怎樣才能讓他的“寶貝”地球儀順利出生。5年多時間,他跑遍福建、山西、河北等地的
5年來,他經常坐在他簡陋的工作室里,在想怎樣才能讓他的“寶貝”地球儀順利出生。5年多時間,他跑遍福建、山西、河北等地的石材市場,只為尋找成色最好的花崗巖,來鑲嵌他的“寶貝”。
“寶貝”是蔡勝利對地球儀的愛稱,“也許有點矯情,但是我是真真切切地寶貝它。”蔡勝利說。
跟石頭打了半輩子的交道
蔡勝利是溫嶺城東街道巖下村人,小時候由于家里不富裕,十三四歲的他早早地出外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跟著大人們鑿石頭。
后來手藝慢慢練出來了,他就幫別人刻石碑、做牌坊、砌涼亭……“我這一輩子就跟石頭打交道。”蔡勝利說。
1994年,蔡勝利開始自己創業。“那時很多地方都要立石柱子,我就給人家做底座。”蔡勝利憑著自己鉆研精神,發明了一種機器,很多同行手工打造一個底座要3天,蔡勝利利用器械一天能打出6個底座。
就在那一年的時間里,蔡勝利憑借著自己的機器,一年內賺了十幾萬。這讓蔡勝利很是得意,他用那些錢給家人造了一間新房子。
2000年,開始流行石質花盆,擺在馬路中間或者單位門口,很是美觀。蔡勝利看準機會,花了近兩年的時間發明一種機器,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石頭,做出大小不同的花盆。
“但沒過兩年,花盆就不那么流行了。”蔡勝利說,偶然一個機會,它發現兩個花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球。
一天晚上,蔡勝利在看新聞聯播時看到了地球,他頓時變得很興奮。地球象征著生命和家園,也象征著生生不息,這樣的寓意讓蔡勝利決定要做一個地球儀。
“當他跟我說要做地球儀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很難,也許不可能。”老伴吳香鳳回憶,雖然家人并不看好,但蔡勝利還是想做。
蔡勝利和他的“寶貝”地球儀
花了5年拼鑲出一個地球儀
2007年,蔡勝利開始琢磨如何來做地球儀。這么大的地球儀,如何能夠讓他跟著制作的進程旋轉?這是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蔡勝利沒事就躲進自己的工作室。“有時候想到腦袋發熱,感覺頭發都燒著了一樣。”經過多次試驗,他琢磨出一種讓地球儀在電力的帶動下自由旋轉的方法。
為了方便鑲接,蔡勝利把地球儀分成288塊。內球是用花崗石做成的,球體就由7種顏色的花崗巖拼鑲經過幾十道工序而成,經緯線用不銹鋼絲壓制而成。
地球儀需要不同顏色的巖石來拼鑲,5年多時間里,蔡勝利跑遍福建、山西、河北等地的石材市場,只為尋找成色最好的花崗巖。“有時候可能一天跑下來,都找不到一塊滿意的花崗巖。”
蔡勝利根據適合的比例,裁出不同形狀的各個國家。有的國家很小很小,形狀比較特別,蔡勝利往往要幾天才能完成。裁好后,再用膠水仔細地粘到一起。
“打磨拋光是制作過程中最費時間的一個過程,足足需要12道工序。”蔡勝利說,由于要保持體力,他每天要求自己只工作3個小時。從2008年著手拋光,直到去年才完成。
“姑父事事追求完美,親力親為。”侄子吳永波說,蔡勝利本來不準備在地球儀上刻字的,因為這并不是他擅長的。但是為了使地球儀更加美觀,他自學氣槍刻字。“刻字很難,我練習了很久才敢在地球儀上動手。”
6月20日那天,蔡勝利的寶貝基本完成。
希望找到一個懂得欣賞的人
7月28日,記者來到蔡勝利的工作室時,他正在專心致志地拼接地球儀。他的工作室很是簡陋,有部分是用布搭起來的簡易棚子。
在工作室里,蔡勝利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寶貝。插上電后,地球儀就緩緩旋轉起來。黑色的代表海洋,五顏六色的巖石代表不同的國家。
蔡勝利介紹,這個地球儀直徑1.4米,重約1.5噸。從內球到外圍再到底座,都由花崗巖拼鑲而成,花費的材料成本要10多萬元。
“我們已經申請國家專利了,現在正在審核階段。”吳永波告訴記者,姑丈花了這么多時間完成的地球儀,不論是手藝還是地球儀本身都很有價值。
從今年上半年起,蔡勝利開始著手做他的第二個地球儀,由于工序已經摸索出來,這個地球儀的制作時間大大減少。蔡勝利興奮地說出新計劃,“這個地球儀我準備讓陸地部分突出來,這樣凹凸有致更好看。”
蔡勝利告訴記者,他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他也想為寶貝地球儀找一個懂得欣賞它的人。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