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城市,兩個“近親”產業,同時舉辦國際級展會。這在國內都難得一見的
同一個城市,兩個“近親”產業,同時舉辦國際級展會。這在國內都難得一見的石材盛會,11月9日在泉州發生了。
截至15日,第十三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和第一屆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均落下了帷幕。留下的除了一堆傲人的交易數據、令人贊嘆的創新產品,還有行業整體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思考。
石雕石材行業一直是泉州人值得驕傲的行業,具有1600多年歷史的惠安石雕自不用說,南安的石材行業在沒資源沒市場的情況下,竟然硬生生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石材集散基地之一。而在經歷了最為輝煌的時期后,這兩個產業都面臨著轉型之痛。對資源控制差、產品附加值低、污染難題……一系列的問題擺在面前,而在這當口,還要面對來自國內其他產區的挑戰和國外市場萎縮的打擊。
石材行業難過嗎?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鄒傳勝說:難,也不難!今年國內石材行業的整體增長水平高于同期工業增長水平,只是增長速度在下滑。也就是說,石材行業的市場還在,只是份額在悄悄發生著改變。
產業轉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適時做出調整,關系著泉州這兩大石材產業未來的生存。舉辦國際級的展會,也正是想進一步拓展市場,了解國際產業動態,廣納轉型升級良言。一直在向外望的同時,也許南安石材業和惠安石雕業可以找個間隙,互相看看彼此,更多地了解一下同城的兄弟,或許幫助產業實現突破的力量就一直在身邊。
注重成品設計 南安石材撕下建材標簽
12日,第十三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落下了帷幕,據組委會統計,本屆石博會共達成購銷合同1455項,內貿金額77.5億元人民幣,外貿訂單3.5億美元,貿易合同數和貿易總額均創下歷屆之最。
“水頭的石材產業必須要提升,從所有產業的發展規律來看,當一個產業發展到極致時,發生產業轉移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水頭的某些功能正在向渤海地區和長江中下游轉移。”在華麗的數據下,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鄒傳勝冷靜地點出了南安石材產業潛在的危機,希望從企業到地方都能居安思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其實,從本屆展會上看,作為世界石材集散基地的南安,也在按部就班地對石材業進行提升,從原本的建材加工向產品和設計靠攏。這不僅體現在傳統大理石產品的創意設計上,也首次出現了人造材料的綜合利用產品,而與工業旅游結合的嘗試,更是讓石材行業也進入了時下最熱門的文創產業領域。
【展會觀察】
加碼環保產品
作為本屆石博會新增加的一個展區,鵬翔生態石材體驗館主要展示利用廢棄石料,經過篩選、黏合和壓磨等工序生產的人造大理石、人造石英石和人造玉石透光石等三大系列的生態石材,展示石材循環經濟中品牌和成果。“人造大理石更容易統一規格、材質、紋理,而且價格比傳統大理石更親民,更類似于瓷磚產品,所以市場接受度也更高。”鵬翔石業相關負責人說,隨著技術上不斷升級,人造大理石已經很接近天然大理石,而且還不受礦產資源的限制。鵬翔生態石材體驗館只是南安,造大理石產業的一個縮影,在今年的展會上,集中出現了一大批展示人造大理石的企業,逐步形成了與傳統大理石板材同庭競芳的格局。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