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石材板與墻體之間的空氣層的對流可以有效起到保持保溫材料及墻體干燥,揮發潮氣,防止結露,有效減緩構件的腐蝕。并可以帶走一定的熱量。開口可以設在幕墻的頂端和底端, 空氣可以流通, 主要因為空氣的熱作用, 煙囪效應和拔風作用. 所謂空氣熱作用既熱空氣較輕, 可從上端開口溢出, 下端空氣就會不斷補充, 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通風層. 如果板縫也開放(不打膠)的話,就成了開敞式體系.
有通風層的幕墻能較好的解決冷凝水和少量滲入水的問題(下端開口兼有排水功能), 不過還是要做好防水層的處理. 此外這種通風層的存在還兼有保溫層的作用, 可降低能耗. 但是目前國內熱工規范對大于40mm空氣層(沒記錯的話)和有流通的空氣層均無法計算熱工作用. 幕墻后的鋼結構無論在全封閉還是通風的狀態下都會銹, 全封閉的幕墻存在冷凝水和滲入水在結構中聚集無發排除和保持干燥的問題. 通風式存在雨水侵入的問題, 所以要討論那種情況更好的話,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 畢竟全封閉幕墻在我國不過20多年的時間, 開敞式,通風幕墻不過10年的時間.
采用底部進風,頂部排風的辦法不可取。由于熱空氣較輕, 可從上端開口溢出, 下端空氣就會不斷補充, 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通風層。這樣會源源不斷的把熱量帶走,有點類似于熱通道幕墻夏天的狀態。這樣就不是保溫,而是增加墻體的保溫負荷,大大的不可。比較好的辦法還是運用開放式系統。這樣氣流紊亂,形不成煙囪效應。但開放式系統式的防水問題一定要解決好。
至于全部打膠密不透風的全封閉系統,它的問題還遠不止其后鋼的結構生銹問題,有如下危害:
1.無論外層采用鋁板或是石材,有一層阻隔層必然因溫差而產生結露,幕墻的連接件會產生銹蝕,尤其兩種不同金屬連接件間因電位差不同,會在結露水的媒介下增強電化腐蝕,造成幕墻結構松弛而降低使用壽命。
2.尤其外層采用鋁板或石板背面涂防腐漆后,板面本身不透氣,板面所有的縫隙再堵死,如果板面與墻體間隔大于4公分時,將產生煙囪效應,使間隔部位地基潮氣蒸騰加快,促使間隔里的潮氣濃度增加,這時如果保溫層的防潮層封閉不嚴,會造成保溫材料含濕量飽和而失去保溫作用。
3.有些工程因經濟因素,既要有好的外表面花的錢又不能多,在土建結構的外側不設保溫層和防水層,幕墻與結構墻間隔中的潮氣因鋁板和涂防腐漆的石材分結構非常密實,不能向室外揮發,只能通過砼體或磚墻向室內滲透。經過高檔裝修住宅的墻壁在室內側普遍都增加一層膠合板,滲透室內的潮氣得不到揮發,尤其濕度較大的廚房和不經常開門的庫房,當節氣過立春陽氣上升后,將產生難以入鼻的霉氣,嚴重地破壞了居室的衛生境。
4.結露水大量地沉積在一樓地基外表并向墻里滲透,會造成墻體熱阻減小,墻基過早粉化,降低使用年限.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