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石材資源、生產、進出口和消費大國,近幾年發展迅猛,擁有豐富的礦山資源、成品產量、進出口額在全國石材行業名列前茅的高時石材集團同樣也發展很快。多年以來,高時石材集團在資源開發、人才培訓、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市場調研和摸索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時模式”。我們愿與石材業界同仁共同研究探討石材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大計和有效途徑,希望能有助于明確我國石材工業的發展方向、掌握我國以及世界石材工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壯大我國石材工業產業。
一、市場:吃著中國碗里的,看著世界鍋里的
中國市場由于經濟的長期看好,因此石材作為建筑材料奢侈品,也必將長期利好。2010年的世博會更是近期內的石材盛宴,故中國市場仍是石材業的主戰場。同時,中國市場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也逐漸成熟。從品種上來說,高檔市場已回歸理性,不再一味追求昂貴的進口石材,采用國產石材將成為趨勢,因此強調加工質量標準的工程大量增多。在加工方式上采用光面以外加工面的工程也在增多,突出了石材的自然屬性和質地感,追求厚重感和實用。
國際市場近幾年因為經濟發展良好,石材業發展也十分迅速,中國,印度,巴西三國的花崗巖和中東的大理石發展尤為迅猛。中東,俄羅斯的市場由于石油價格的飆升,購買力很強,美國市場由于石材價格的下滑,市場擴容很多。國際市場由于接單和付款完全按市場規律進行,雖然利潤低,仍較適合大型石材公司品種專業的石材去發展、學習和做長期投資。
二、資源:謹慎開源,科學節流
我國石材資源豐富,蘊涵大量的花崗巖、板巖、砂巖以及大理石。然而,石材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
首先是礦山開采的問題:我國數千座荒料礦山,分布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位置。開采的方法與技術的成熟度千差萬別,開采技術先進、位置較好的礦山,浪費少,成材率高,而開采技術落后或采用原始的爆破開采的礦山,開采出來的礦料成材率底,浪費嚴重。在我們多年來收購的礦山中,都發現了過去掠奪性開采的痕跡,對礦山資源破壞嚴重,不僅影響出材率,也減少了當地稅收。從此現象上來看,規范礦山的開采,引進先進的開采技術,將小礦山開采單位納入統一、規范的管理,整合開采資源與礦山資源,以減少礦山資源的浪費十分必要。河北承德縣,四川米易縣,山東榮成市的領導班子采用的市場競標,規范化開采的方法值得推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有效阻止了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