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柳河縣文物局首次發布消息,近日,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的充分考察和論證后,吉林省東南部地區輝發河流域石棚古墓群所需石材來源之謎終于被揭開。www.www.dechunwater.cn
輝發河是第二松花江流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主要流經我省南部和遼寧省東部。目前,在輝發河上游集中發現的80余座石棚古墓群主要分布在其支流一統河、三統河流域,是我省南部地區發現的規模較大,外形壯觀,保存較好的石棚古墓群,現行政歸屬分屬通化地區的梅河口市和柳河縣。其中,以柳河縣大沙灘石棚墓為主體,整合縣內其它石棚墓群,捆綁梅河口市石棚墓的輝發河上游石棚墓群,于2006年6月2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考古專家考證,石棚古墓修建年代大體在春秋戰國時期,從石棚墓材質看,構筑石棚墓的石材多為沙礫凝灰巖、片麻巖、玄武巖,同時也有少量石灰巖。石材均經加工,呈較規整的長方形或方形。墓葬是以三四塊石板半埋半裸立砌并圍成墓室四壙,上覆以面積較大的石板封頂,四周呈現出寬大的棚檐,墓室鋪有底石。一般砌石高于地面1米至1.3米,最高可達2米左右。同時,與之并存的還有大石蓋墓。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石棚墓的調查者均對其石材的來源感到困惑,不知這些巨型石材是在何處開采,又如何搬運到高山的山脊之上的,這成為難解的謎團。www.www.dechunwater.cn
2008年,柳河縣文物局工作人員一次偶然從該縣西北砬門村西側經過,發現距石棚墓不遠的山上斷崖處有種形狀巨大、易修整,而且便于開采和運輸的特殊石材。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該縣組織文物考古專家專程對該處進行調查,于日前最終認定這里為石棚墓采石場遺址。
該遺址位于柳河縣西北砬門村西側,大復興村與小復興村之間的公路北側。遺址所在的山崗東北高,西南低,采石場就處在山體西南斷崖處。山體為沙礫凝灰巖構成,可開采巨型石材,山體所形成的斷崖石壁明顯為人工所為。斷崖下至今尚存多塊巨型石材,上面留有明顯的人工采鑿痕跡,還有隼槽和打孔,這些石材與輝發河上游石棚墓群所用石材完全相同。該采石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一發現對了解和研究輝發河流域的石棚古墓群從石材的選擇、運輸,到石棚的建造工藝等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