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地處鄂東南邊陲。版圖面積2680平方公里,人口44.9萬,轄13個鄉鎮,357個行政村。近幾年來,通山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民營富縣、科教興縣的“四大戰略”,依托境內豐富資源,突出特色經濟,加快冶金、建材、能源、森工、旅游五大產業發展,全縣經濟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
石材是通山縣最具特色的重要產業之一,自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通山石材不斷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全縣石材企業達200多家,年開采荒料15萬立方米,各類加工板材約700萬平方米,同時大量板石工藝品、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有部份出口到國外市場。石材產業從業人員達3萬人,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上繳稅收2500萬元,多年來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正是由于石材產業雄厚的產業基礎,較為完善的工作體系,以及在縣域經濟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通山石材被湖北省列為重點培育發展的52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2007年12月,通山縣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大理石之鄉”稱號。
一、通山石材產業發展概況:
(一)富繞的石材資源
據湖北省地質部門不完全統計,全縣共有石材儲量35億立方米,其中:大理石20億立方米、花崗石10億立方米、板巖5億立方米。從資源角度看,通山在全國縣域排前五位。花色品種有40個多個,其中金香玉、木紋黃、虎皮黃、米玉、黑白板、珊瑚紅、荷花綠、金網、彩灰、綠寶等10余個品種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均是出口的好原料。
(二)悠久的發展歷史
通山石材源于70年代初,在全國只有7家規模石材企業時,“黃石”大理石廠的原料基地就落戶通山。1975年,通山在楊林建第一家大理石廠;1983年通山縣與“鐵四院”合資在“城關”建成“通山大理石總廠”;1994年,國有企業步履艱難;1997年國有大理石總廠改制組建石材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興建石材工業園,2004年打造通山石材產業集群。到目前為止,在全國24家石材集群中,中南6省僅通山一家入圍,湖北省確定重點扶持的52家產業集群中,石材僅通山一家。
(三)過硬的加工技術和蓬大的銷售隊伍
全縣共有石材加工企業200多家,年產值近10億元,在全國各大省、市地區建有100多個企業窗口,銷售人員達1.5萬余人,擁有石材加工設備1000臺套。目前具有三項技術:開礦技術、復合板技術、大板超薄板技術在全國領先。其中:“預應力”技術是武工大與當地技術的結合、復合板技術和超薄板技術是專利實用技術。其中復合板產品在5年前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目前也占全國的40%以上。
(四)欣榮的工業園區建設
通山石材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000畝,總投資10億元,分四期完成,年設計院生產能力2000萬平方米,可創產值25億元,稅收近億元,安置勞動力6000人以上。園區一期2003年5月規劃動工,2004年12月底建成,現已入園企業38家,年產板材300萬平方米,年產值2億元;第二期2005年動工,已建成150畝,入園企業5家,2006年新增生產能力達100萬平方米,新增產值8000萬元;第三期規劃建設1000畝,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由香港和澳大利亞老板投資建設現代國際石材工業城;第四期正在規劃建設之中。鄉鎮石材園也在逐步成長和發展中。
二、通山石材生產經營形勢及金融危機時期的應對措施
近階段,特別是2009年上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風暴波及全球,石材行業國內外市場疲軟,產品出口營運情況不樂觀,對產業結構均為中小型企業的石材產業沖擊很大,存在著資金周轉難、產品銷售難及用工等諸多困難,銷售收入及出口額同比增長明顯下滑,作為通山縣支柱產業--通山石材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通山縣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切實解決目前石材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切實落實出口退稅和抵扣稅費等優惠政策。
1、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交稅費。對重點企業、出口生產企業和其他勞動力密集度高的企業,因資金緊張繳納稅費確有困難的,其應繳納的稅費款,可在一定期限內緩交。
2、降低企業土地使用稅。按照湖北武漢市城市圈內最低征收標準確定我縣標準,今年縣地稅部門已按照省規定征收標準征收庫的,多余部分由縣財政予以返還,企業符合條件減免的,稅務部門積極減免。
3、落實出口退稅和抵扣稅費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中進出口退稅政策,提高退稅效率,及時撥付退稅資金,降低企業的稅金負擔。
(二)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招寬企業融資渠道。
1、由政府牽頭,通過召開銀企座談會等形式,落實項目資金和流動資金貸款。對生產經營正常、產品銷路良好、流動資金暫時不足的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輔導力度,簡化貸款審批手續,積極探索土地、房產等常用抵押外的信貸方式,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資金需求。
2、開拓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融資作用。通山縣由財政出資2000萬元作為通山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擔保資金,全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問題。目前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與工行、農行等業務往來頻繁,比例有1:1、1:3、1:5幾種,極大地增強了對良好前景石材企業的貸款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擔保機構融資作用。二是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進行入融資渠道。企業可通過吸納股份或借貸等方式籌集資金,緩解融資困難。
(三)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鼓勵企業開拓市場。
積極組織石材企業參加大型石材展覽會。一是3月份由縣委書記率團參加廈門國際石材展覽會,效果良好,既為通山石材企業與國際友人零距離接觸搭建了交流平臺,同時為通山招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有幾位福建老板擬在通山建一個融休閑娛樂、石材景觀為一體的“通山石材博覽園”;二是積極參加七月份北京召開的全國礦山會議和山東青島石材博覽會及下半年山東萊州舉行的石材展覽會。
(四)加強行業管理與協調
1、優化部門服務。一是有關執法部門要加強服務和保障性檢查,避免和減少處罰性檢查;二是縣紀委(監督局)設立經濟環境企業監測點,經常性走訪企業,了解和掌握部門行政執法情況,加大優化經濟環境方面政策規定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向企業亂收、亂擺、亂罰等破壞經濟環境的行為;
2、公檢法部門開展法律援助的服務。針對每個規模以上企業縣司法局等部門派一名業務骨干進行企業無償司法援助,解決企業法律上的難點、熱點問題;
3、大力實施工業企業生產運輸“綠色通道”。擴大咸寧市紀委、經委、公安、交通聯合制定的重點工業企業“綠色通道”使用范圍,實行“一卡在手,暢通無阻”。
(五)大力推介通山石材
唱響“中國大理石之鄉”品牌,著力做好通山石材宣傳工作。一是在中國新聞社、中國石材之窗、中國石材雜志社等知名媒體宣傳通山石材;二是利用通山駐北京、廣東、上海、福建等商會石材機關人仕宣傳通山石材;三是建設湖北通山石材專業網站,利用網絡這一現代化手段向國際國內宣傳通山石材。
然而,通山石材產業面臨著國際金融風暴的巨大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核電落戶通山,三條高速公路、兩條鐵路穿越通山縣境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因此,有通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正確引導,有廣大企業克難奮進,銳意進取的創業精神,深信通山石材一定會朝著規范、科學、蓬勃發展的軌道邁進。
三、通山石材產業未來五年的發展
從現在起,力爭利用5年的時間,將通山石材產業打造成為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石材資源開采業,石材加工業、現代石材示范基地;華中地區以大理石為特色的最具影響的石材集散中心;努力打造成繼廣東云浮、福建水頭、山東萊州之后全國最有影響力的石材產業集群之一。
(一)以華樂、永亮石材園區為核心區,形成現代化石材產業集中帶,培育通山石材產業集群“增長極核”。
到2013年,通山石材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0-25億元,利稅3-5億元,拉動相關產業產值3-5億元;石材荒料開采全達到20-25萬立方米;板材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平方米;石材工藝品500萬件;銷售收入過億元大型企業5-8家。
1、加快重點項目的建設步伐
在建的“湖北通山國際石材工業城”--華樂石材工業園是一個綜合性現代園區,是我縣石材產業發展中重點環節;通過華樂國際石材城建設,實現我縣石材產品制品、技術研發、會展商貿、信息物流等產供銷市場一體化的綜合功能。
在建的“永亮石材工業園”占地面積297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該企業為一家大型合資企業,技術裝備先進,除石材加工外,還具有展覽交易、全球信息服務等功能,有較強的國內外市場開拓能力,是通山石材產業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2、規劃和推進石材荒料交易和物流他儲中心的建設
通山石材產業以當地大理石荒料為主,同時還要整合周邊地區的荒料資源,進口國內名優品種荒料,另外補充部分花崗石荒料產品,建一個華中地區最大石材荒料交易和物流倉儲中心。
3、健全產業信息、展示展銷區、科研及人才培訓中心。
4、興建生產技術配套和綜合服務區。
(二)堅持保持性石材資源開采,實施“立足自身,整合周這,廣納名優”的資源配置戰略。
1、根據資源分布情況以及目前開采基礎條件,建立三個石材開發經濟帶。北部石材資源開發帶,中部石材資源開采帶,南部板石資源開采帶。
2、建立礦山建設原則與準入條件
--堅持科學開發,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統一規劃,正規設計,建立完善的礦山開采系統。
--開采品牌,以暢銷的中國啡網、黑白根、荷花綠、通山紅、金鑲玉、木紋黃、松黃黃、彩灰、灰玉、米玉、九宮青等儲量大、品種優的礦山為主。
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2010年以前應不小于1000m3/a,鼓勵3000m3/a以上規模礦山的建設;2010年以后礦山規模須達到3000 m3/a以上,鼓勵5000 m3/a以上規模礦山的建設。
(三)著力創建技術進步,培育技術創新體系。
1、推動現有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提高;
2、大力推廣先進適用加工技術;
3、以產品工業設計為核心,實現集成式創新;
4、建立和完善石材研究發展中心。
(四)努力實施我縣石材產業品牌戰略
1、努力爭創集群區域品牌;
2、重點培育企業品牌;
3、打造石材名優產品。
(五)大力推進石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路、鐵路等運輸網絡,完善電力、水利等設施建設。
(六)切實加強石材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
1、規劃礦山開采,杜絕亂采亂挖,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2、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生態環保型產業示范園;
3、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七)全面支持和鼓勵企業做強做大
一是政府采取扶強、扶優、助弱政策;二是企業家必須以戰略眼光審視企業的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產品更新,需求結構升級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等新形式,石材企業家應站在全行業的高度,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三是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引入國內外知名礦山企業、加工企業、貿易企業等,如石材國內30強企業,國際上有實力的外貿企業,借助大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帶動通山石材產業跨越性發展。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