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領導、同志們:
觀賞石是指具有審美價值的天然石體。自古以來,觀賞石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深受文人雅士鐘愛,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每一塊觀賞石都是大自然天工造物,每一塊觀賞石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詩情畫意的樂章。
觀賞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富于變幻而非定型,可以充分調動觀賞者的審美情趣和想象力。觀賞石是大自然的縮影,具有小中見大,芥納須彌的功效,賞玩奇石是人們親近自然的一種表示。觀賞石之美的是獨特的,不能復制的,它所表現出的天簌呈象之豐富多姿,早已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天地,它所獨具的詩情畫意可以毫無愧色地立身于藝術品之上。 www.www.dechunwater.cn
青石鎮出產觀賞石主要有:青石、花石、鵝卵石、千層石等。尤以青石、花石據多,據預測,青石、花石資源儲量在2.4億立方米以上。青石:主要產于青石鎮和尚弄、天井頭一帶,是奧陶紀的鈣質泥巖經輕變質作用后產生,青石以青色、翠綠色為主,也有粉紅、灰色、彩色等,具有光滑、潤澤、耐酸、耐堿等特性,主要用于建筑裝修、工藝雕刻等,其中,硯瓦山以西的青石系優質硯石材料,俗稱硯瓦石,明朝“西硯”即取材于此。花石:主要產于青石鎮馬車、硯瓦山一帶,其原巖為奧陶紀的瘤狀泥質灰巖遭受輕變質后,經風化、淋漓后,鈣質流失而形成的,種類有假山石、盆景石、石筍石,具有吸水性強、造型美觀等特點,主要用于假山、盆景等觀賞性石景制作和園林建筑,在清代,北京故宮御花園西北靠北墻叢竹間屹立的七條石筍就取材于青石鎮。 www.www.dechunwater.cn
北宋末期莊綽(1090—1150)所著《雞肋編》和南宋初期杜綰(約1098一約1153)編著《云林石譜》等史書中對常山石也有文字記載,不難看小常山石文化歷史久遠,有過輝煌的鼎盛時期。在新的歷史階段,如何弘揚和挖掘寶貴的石文化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好這一石文化品牌,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如今,常山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興未艾。如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科學、合理、規范的引導觀賞石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一、常山石文化產業發展歷程
常山石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青石鎮,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扶持,越來越多的能人投身到觀賞石產業,2008年全鎮新增青石、花石經營企業60多家,青石、花石從業人員達到了3600多人,全年實現花石、觀賞石交易額9000萬元以上。其中硯瓦山村花石、觀賞石經銷企業就達到了75家,全村80%的人從事石產業,石產業占該村經濟總量的85%以上,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000元,石頭唱響了青石農民的新生活。 www.www.dechunwater.cn
硯瓦山村有幾百年的花石開采歷史。到80年代幾乎家家開山采石,花石資源和植被破壞嚴重,一到雨天,雨水帶著表土形成“黃流”沖瀉而下。面對這種情況,常山縣委、政府采取措施保護環境、規范花石開采。90年代初,硯瓦山等村開始禁止村民在當地上山濫采花石,硯瓦山人開始把目光投向山外,希望由外地石頭帶動本地石市,許多青石農民遠赴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全國各地收購石頭,從當地收購石頭運回自己的花石市場,再轉手賣出。用全國的石頭資源發展了自己的花石市場,青石農民掘到了“無中生有”的第一桶金,在政府的推動下,1998年建立了華東地區最大的“浙江青石花石市場”,邁出了石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多年的販石、賣石經驗讓石農們尋思,賣石是石頭經濟產業鏈條的最低端,要真把石頭做出大名堂,不能停留在販賣石頭上,還得“無中生有”。這次,青石農民把心思放在了“賣點子”上,為客戶提供石頭原材料、園林設計、施工的—條龍服務,推動了青石產業的橫向發展。
自從常山打出“柚都石城”的特色文化縣牌子后,青石農民發覺,他們的石文化產業迎來了第三次“無中生有”的發展機遇,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2007年新擴建“浙江青石花石市場”60畝,形成“一場”(花石市場)、“一館”(石藝館)、“兩帶”(320國道沿線景觀石展示帶、048省道沿線石產品加工帶)集青石、花石、盆景、工程設計、園林構造等為一體的綜合交易集聚區,無論哪里來的石頭,只要到了石城常山,常山就賦予了它們綿厚的石文化。形態各異的石頭雖不茍言語,但它們的藝術生命卻在延續。在青石鎮,每塊石頭都賦予特定的故事,石文化已經深深烙進石產業。www.www.dechunwater.cn
青石農民從采石到販石,從賣石頭到賣創意,再到如今的賣文化,三次“無中生有”推動了青石鎮石文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常山石文化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常山石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并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如何擴大發展、深入發展,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規模小,缺乏品牌企業的支撐
長期以來,常山石以市場為導向,自發形成以家庭為單元的產、購、運、銷—條龍的經營模式,這種零星的、分散的、個體的、自發的購銷行為,嚴重制約了市場的規模化發展,難以培育大型集約化經營的品牌企業和個性化的拳頭產品。—個好的快速發展的市場必須要有幾個優勢企業和產品來支撐。
2、市場缺乏評價體系和監管約束機制
觀賞石市場不同于一般行業的產品市場,其產品的價值可以界定在某一個范圍值之內,而每一塊觀賞石卻蘊涵著某些特殊的文化價值,其市場中的價格無法用某一個標準去衡量,這就迫切要求在市場快速發展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規范的產品價格評價體系,規范市場的經營行為,一方面避免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秩序:另一方面避免盲目經營,影響市場效益。
3、缺乏技術支撐的平臺
觀賞石的分類、鑒別、賞識、評價等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對天然石材的藝術加工,不僅需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一個良性發展的市場背后,必須建立一支由社會學、歷史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專業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以確保觀賞石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4、缺乏優美的市場環境
觀賞石市場及其石產品價值的體現很大程度依賴于所處的環境背景。一直以來,常山石市場處在各家各戶的門前屋后、田間路旁隨意擺放的狀態,勢必影響市場的聲譽和產品的銷路。觀賞石不僅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而且蘊涵著豐厚的藝術文化特征,其閃亮的文化精髓需要我們挖掘、培育,針對每一塊石頭營造與其相和諧、相呼應的環境場所,將觀賞石固有的價值淋漓盡致的展現,才能使我們的石頭市場出現質的飛躍。www.www.dechunwater.cn
三、常山石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愛石、賞石、藏石者越來越多,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奇石產業和賞石文化。常山觀賞石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國內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期,但由于這個產業的獨特性和專業性,產業的發展、市場的成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體現在:
1、觀賞石屬于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它的稀缺性、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可再生性必將制約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在觀賞石產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培育、保護,有序開采、合理利用觀賞石資源,做好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經營思想和理念,幫助企業制定發展規劃,是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盡的職責。構建政府、市場、經營者三位一體的經營管理體系,營造誠信、和諧、規范的市場環境,將是未來觀賞石市場的發展方向。
2、我國逐漸興起了觀賞石的收藏和經營熱潮。目前,許多省市相繼成立了觀賞石協會、研究院系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觀賞石的研究工作,認識到了觀賞石的新價值。他們注意把自然景色與社會文化有機地結合,互相滲透,使之逐步成為一門新興的以科學為基礎,文化與大自然相融合的觀賞石文化和產業。這些良好的外部環境背景和理論研究成果將促進常山觀賞石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借鑒其他省市的成功經驗,揚長避短,少走彎路,是常山觀賞石市場應循之路。
3、城市化助推觀賞石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城市迅速擴大,大量人工環境的營造,為景觀石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現代園林正大力提倡生態園林建設,山石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和精神享受,置石組景具有的獨特觀賞價值,使其在現代園林造景中成為必不可少的物質要素。因此,置石順應了以創造生態環境為目的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市場的需求必將帶來置石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將有力地帶動常山觀賞石產業的發展。
4、觀賞石渴望技術人才。建立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體系,迅速培養應對產業發展需求的復合性人才,深度挖掘觀賞石產業的附加值,將觀賞石產業朝著產品的縱向和橫向延伸。一方面,豐富各類石產品品種,通過各種途徑和優惠政策扶持,筑巢引鳳,觀賞石品種力爭做到國內第一:另一方面,加強與觀賞石相關行業領域的聯帶開發,如石文化旅游、園林置石工程、石雕藝術加工、人造石景工程、風水山石研究等。
5、網絡時代使觀賞石快速發展進入快車道。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的網絡時代,各行各業都借助網絡這個大平臺,加強信息交流,擴大市場氛圍。常山觀賞石產業市場應盡快建立一個集信息共享、產品交易、技術交流、產品展示、石文化論壇等綜合性的網絡平臺,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溝通和資源共享,實現網上在線技術培訓和業務交流,使網絡平臺真正成為市場發展的快速通道。
四、常山石文化產業發展措施
2005年,常山縣人民政府開始打造“柚都石城”品牌,賦予石文化深刻內涵。2006年青石鎮十里青石花石展示街初具規模;常山縣城濱江北路的歲痕園、歡樂谷、古木茗香和石城閣等景觀項目先后建成;縣機關事務局、規劃建設局、財政地稅局、法院、水利局和移動公司等多家單位積極開展了“石頭進機關”活動。2006年9月,縣國資局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在45類商品上注冊“柚都石城”商標,常山縣青石、花石、盆景等石類產品的文化元素已逐漸體現出來。2007年青石鎮硯瓦山花石市場初成規模,并成功舉辦了兩屆石文化藝術節,取得了巨大成功。2008年6月常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石文化特色產業功能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常委辦【2008】74號)文件,在確定發展空間、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轉變組織模式和經營方式、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為石文化快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2008年7月常山縣被中國觀賞石協會成功命名為“中國觀賞石之鄉”稱號,在經濟中注入文化內涵,在文化中融入經濟份量,打造“石頭之城”的文化品牌,“一年完成前期,三年初具規模”正成為常山縣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
2008年我們完成了“兩個規劃”、“兩個項目”、“兩項措施”即:
1、編制“兩個規劃”。編制青石鎮城鎮總體規劃和常山縣石文化特色產業功能區規劃。
2、申報“兩個項目”。申報“常山縣石文化創意集聚區”省重點建設項目,制作“中國青石花石市場”網站。
3、落實“兩項措施”。實施320國道沿線盆景、石工藝展示點建設,成立常山縣石文化行業商會。www.www.dechunwater.cn
2009年,我們將以 建設“一區一街”、規范“一場一館”為載體,努力在石文化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一區”即加快石文化特色產業功能區建設,首期開發300畝;
“一街”即大力實施320國道沿線盆景、石工藝品展示點建設;
“一場”即進一步規范硯瓦山花石市場建設;
“一館”即進一步完善“石為先”石藝館功能;
同時,進一步發揮常山縣石文化行業商會及“中國青石花石市場”網站作用,著力推進石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
精美的石頭能“唱歌”,石不能言最可人。我們相信,將通過不懈的努力,常山觀賞石產業必將迎來燦爛輝煌的明天!
熱忱歡迎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同仁來浙江常山青石鎮考察指導、觀光旅游!謝謝大家!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