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來,去張家界黃龍洞的游客可能已經注意到一道獨特的風景:幾位黑皮膚的石雕藝人在景區現場雕塑創作。他們用簡單的鑿子、錘子、銼子把笨拙的石頭雕刻成形態各異、風格獨特的藝術品。有游客感嘆,在張家界天然的山水之中,現場觀摩非洲石雕藝術創作,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www.www.dechunwater.cn
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石雕藝人來自被稱為“人人都是畢加索”的津巴布韋。去年三月,黃龍洞景區負責人葉文智在訪問非洲時,被這種充滿原生態藝術氣息的非洲特色藝術珍品所吸引,一直籌劃著將這種具有很高文化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推介給更多的中國人。在文化部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黃龍洞公司從非洲津巴布韋將三名石雕藝人 Wiston Nyekete, Morgan Chijumani, Victor Nyakauru請到了張家界,進行石雕藝術創作和文化交流活動。www.www.dechunwater.cn
品評津巴布韋石雕的精彩之處在于挖掘現實生活的想象力,它的形態、人物來源于津巴布韋神秘宗教及古老民間傳說。津巴布韋石雕曾被認為是“非洲出現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石雕藝術家們常用簡約的手法塑造形象,石雕的造型極為簡單,結構遠離正常比例,抽象成分居多,很少寫實。據石雕藝人Victor Nyakauru介紹,他們對石材的選取非常講究,對硬度和韌度有嚴格要求,他們一般采用本國特有的蛇皮石,這種石頭質地柔軟,呈粉末狀,易成型。“這是上帝的安排”, Victor 如是說。由于長途運輸不便,他們沒有從本國帶來石頭,想著中國地大物博,一定會有合適的石頭。但是到達黃龍洞后,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尋覓了近一個星期,均沒有找到合適的石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清清的索溪河,情不自禁地下河玩水。一腳踩下去,Victor露出驚訝的表情,腳下的鵝卵石正是他們苦苦尋覓石材。
隨即,黃龍洞生態廣場上搭建了一個“雕刻工坊”:茅草屋、烤火盆、碾槽和幾位黑皮膚的客人組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前來的游客興致勃勃的欣賞,有時他們也會拿著鑿子,錘子來親身參與,亂鑿一通之后,愈發感嘆雕刻難度之大,設計之奇。那些獨具匠心,豐姿多饒的小型花鳥魚蟲藝術品一經推出,就被游客搶購一空。用一位游客的話說,購買理由很簡單:每一件作品都是石雕藝人智慧的結晶,他們用雕刻語言講述了非洲的傳統與精神,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世界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