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磨具促石材行業駛入國際
[ 發布時間 : 2008-9-5 8:26:36 ] 瀏覽次數:
根據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石材業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這意味著國際石材業的發展已經步入了快車道。自 1990年開始,每年的年產量以7.3%,交易總額以9.2%的速度增長,而在2006年,年產量則增加了8.8%,交易總額增加了,這在石材歷史上,是繼1994年和2003年后,增長最為顯著的一年。
總體來說,2006年全球的產量達到了1.9億噸,不包括礦山開采中和石材加工過程中的浪費,相應的平均消費超過10億平方米(常規2厘米厚度),即每一百居民使用了16.5平方米,而在2005年這一數據為15.3,2004年為14.6,2003年為13.5。
在全球經濟中石材起決定性發展的主要是石材貿易,其總額超過了4130.0萬噸:加工和未加工過的材料,兩者大致相當,分別占43.6%和56.4%,全球的絕對消費量,低于三分之二,這相當于大約6.3億平方米。因此全球消費量絕大部分,略少于三分之二,指的是遠材料,往往運往不同的國家來組裝。
主要的生產國(中國、印度、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和巴西)產量占了全球總產量的70.8%,同比2005年增長了3%。鞏固了各自的市場占有率,市場也經過了轉型和重新分配。
在各主要市場,從中國開始,價格都上漲了,加工產品經歷了八年的降價到2003年降至最低,在2004和2005年顯示出上升走勢,達到約16.50美元 /平方米(意大利的價格接近這個數目的四倍)。這顯示了基于利潤之上的一個全新的戰略,經過價格戰之后,主要取決于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對’組合’現代材料的改裝。
就中國而言,其出口量,其中大部分為成品,已超過千萬噸,在韓國和日本有著優先甚至是壟斷的地位,并占到全球貿易的25%。另外還有與石材相配套的產業,特別是加工技術類,2006年全球的產量達到25萬噸,三分之二是用于貿易的,意大利首次在市場的份額中降低了5個百分點,從42%降到了37%,總裝船量達到超過60萬英擔(重量單位),成交額達5億歐元,其中2.45億歐元是成品(磨料磨具、刀片、膠粘劑及其他產品)。
在過去,國際貨運主要是經由海路運輸,目前短途和長途的鐵路運輸也有一個回熱,這兩者與公路運輸相輔相成,大幅度提高了產品運輸能力,據估計至少在3000萬負荷。
成品的價格,各個國家間也不同,意大利為43.10歐元,西班牙為33.25歐元,而葡萄牙則是24.30歐元,土耳其29.10美元,中國最低,但也平均在16.50美元。在進口方面,最高價格的產品,每單位根據以往的數字,就美國市場而言,平均大約42美元每平方米。
在價格方面,意大利創下了新高,出口的機械每英擔從773歐元漲到了830歐元,漲幅達7.4%,但仍低于歐洲的主要競爭者,證實了傳統的競爭性。
最后,對于產品和貿易的前景預測。兩者的前景都是可觀的,預計到2025年,成品的總量將達到4.4億噸,相當于480萬平方米,貿易量將達到30億。
新聞來源:中國研磨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