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以海滄港為代表的新興港區正高速“引入”10萬噸巨輪,但廈門港的“百年老港”基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在東渡港區。
在今年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廈門)國際石材展開幕式上,廈門市貿易發展局局長熊衍良說,2007年廈門口岸石材進出口量達1030萬噸,金額達27億美元,占全國比重超過60%,石材進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如此多的石材,大部分從東渡港出發,走向世界。不過,東渡港若要長久發展下去,必須解決交通疏運問題,否則,這些石材不能順利進島,將迅速尋找其他“突破口”,直接影響東渡港在石材運輸方面的地位。
從杏林大橋進島,過了收費站就可以直接開上疏港高架,兩邊的風景也由海景轉變為港區之景,集裝箱羅列,橋吊如林。疏港通道穿行與港區之間,使杏林大橋與港區之間不存在任何距離感。
石材大港所遇到的困境,將會因這座大橋得以緩解。“東渡港的石材運輸基本都來自于泉州方向,經由沈海高速,直接跨上杏林大橋抵達港區,這一路上十分順暢?!币晃回涇囁緳C說。“這么寬的橋,高峰期都不會擁堵,這將給貨物運輸帶來極大便利。”
隨著杏林大橋的建成,廈門作為海西龍頭,輻射和服務整個海西的能力也將大大增強。
廈門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