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寶安沙井漢玉立體藝術創意園分會暨中國石材與石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于5 月16 日在寶安隆重召開。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全國工商聯石材商會,各省石材商會領導及石材企業巨頭,與新聞媒體記者齊聚一堂,為中國石材及石文化產業診斷把脈,暢談發展大計。記者就本次會議的各項議題對部分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進行了采訪。www.www.dechunwater.cn
王楚尚(福建溪石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會長):福建溪石集團是我國石材企業最早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之一,我國的石材企業在經歷了市場的洗禮之后,傳統的作坊式生產將逐漸被管理科學、技術領先的企業所代替,石材企業做的并不是簡單的石頭產品,而是一種高尚的富含文化特色的產品,石材企業只有向品牌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張文波(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常務副會長):我國石材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歷經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大潮的磨洗,取得了眾人矚目的成績。然而,由于行業標準的亟待完善和行業準入門檻的過低,一時間造成中國石材企業良莠不齊,泥沙俱下,致使許多石材企業缺乏宏觀思維格局,只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企業之間的合縱連橫少之又少,且兼短期功利性驅使,造成中國石材礦山的無序開發、嚴重浪費以及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的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中國石材行業科學技術運用的相對滯后,困擾著整個行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更不消說由中國石材孕育出的中國石文化在石材產業中的應用與發展。正是在這種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格局下,如何破冰突圍,推動中國石材及石文化產業更上層樓,推進中國石材與石文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是擺在中國石材行業面前的一個不容回避的重大課題。
黃繼宏(深圳市漢玉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文化產業近年來崛起迅速,成為支撐深圳經濟今后持續高速發展的第四大支柱產業。漢玉文化公司依托豐厚的礦山資源,一直致力于中國立體藝術產業和石文化產業的發展,希望在深度挖掘石文化涵蓋的同時,使優質大理石成為中國立體藝術產業材質首選的一種常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材進口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如何在石材產業差異化和石文化產業國際化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值得在座商會領導和石材巨頭深度思量。在漢玉文化公司看來,中國石材產業道路異型化和中國立體藝術產業材質大理石化,無疑是一種極具前瞻性和發展空間的全新選擇。
甄彥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甄彥蒼雕塑集團董事長):作為世界最大石材生產國、消費國及進口國,中國石材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產量連續8 年位于世界第一,石材出口持續2 年名列世界第一,2007 年的國內消費高達2.6 億平方米,世界石材的生產與貿易中心將會從歐洲轉移到中國。然而,中國石材產業在一路高歌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的困擾,其中,如何提升中國石材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便是目前首當其沖的重要問題。在本次高峰論壇的催生下,中國石材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走異型材道路,即提高石材生產工序、工藝和標準,以創新為方向,加強對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由粗放式生產工藝轉向專業化精品生產,使其更能迎合現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并積極引導消費。此舉必將推動中國石材進一步做大做強,在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提升中國石材產業的高附加值,在宏觀上明確了中國石材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值得中國石材行業倡導和推廣。
李山麗(河南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雖然去年我國消費的石材高達2.6 億平方米,但中國石文化的價值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石文化作為一個“文化泛概念”,在中國的文化溯源中歷史最久遠,它是中國“玉文化”最直接的孕育者,大略是由“賞石文化”、“玩石文化”、“藏石文化”三大部分構成,與中國四大名石與四大奇石的人文訴求是截然不能分開的。但與“玉文化”在中國玉業中的全方位移植不同,中國的“石文化”在中國石材產業中的價值遠沒有被開發出來。
中國石文化在中國石材產業化中的價值被確定為本次高峰論壇的四大議題之一,中國石材產業中的石文化價值訴求被提升到一個產業的高度,將中國傳統石文化中的文化符號和標簽以“產業化”、的形態注入到中國石材產業中,提升中國石材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才是對“遺失在世界最大石材消費國的中國石文化”的一種“本源式歸位”和“產業式補償”。
《中華建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