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今后,我市將逐步抬高石材加工業“門檻”。按照“總量控制、壓縮規模和嚴格監管”的原則,通過綜合治理、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逐步由以治理為主轉向以壓縮規模和關停淘汰為主,爭取徹底解決石材加工污染問題。
目前,我市石材加工區域五個控制斷面水質
改善明顯,尤其污染最嚴重的洪河金川峪北橋控制斷面總殘渣含量由整治前的4540mg/L降到30mg/L。不久前,市環保局和監察局聯合成立專項執法監察辦公室,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活動。在日照水庫上游匯水區域布設6個監測點位,每半月監測一次各出境河流斷面的水質污染情況,為集中整治石材加工污染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我市的石材加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東港區陳疃鎮、南湖鎮,五蓮縣街頭鎮、洪凝鎮,共有石材加工業企業1000多家。石材業這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由于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渣、污水,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甚至還威脅到城區飲用水的安全,我市把解決石材加工污染問題列為為民辦實事工程,有關區縣、鄉鎮積極調度落實措施。全市環保系統引導石材企業用循環經濟理念科學生產,每戶企業都建成廢水沉淀池、鋸泥干化池,廢水做到循環利用,實現了石材加工廢水零排放。同時,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確定了鋸泥清運公司,與業戶簽訂了清運合同,集中清運鋸泥,定點存放。
近年來,我市環保部門始終堅持將整治石材加工污染、保護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作為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實現了河水變清、石材加工廢水零排放和鋸泥的集中清運、集中處置和綜合利用,石材加工區域環境面貌得到更好的改善。
《日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