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門大街兩側建筑修繕工程基本完工,北段以恢復歷史風貌為主,中段穿插傳統與現代混合風格的建筑,南段以現代建筑為主。此次工程保存了9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建筑,恢復了41個門臉與廣和樓、中和戲院、廊坊頭條胡同3個老牌樓,并新建了7個現代建筑。
北京市舊城風貌保護與危房改造專家顧問小組成員宣祥鎏表示,前門大街是古都風貌保護的核心地區,本次大規模修繕后,很多專家都認為“非常完整,非常美好。”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員、著名古建專家王世仁認為,“本次工程體現了現代商業功能與古都風貌相結合的原則,對如何再現歷史符號進行了有益嘗試。”
依據老照片恢復歷史風貌www.www.dechunwater.cn
前門大街全長840米,修繕方案為恢復前門大街民國初年的風貌,并以一組老照片為依據。北端的五牌樓,依照原樣在原址進行修繕,保持“五間、六柱、五樓”的清代柱出頭式牌樓風格,書寫“正陽橋”。據介紹,在箭樓與五牌樓之間原有正陽橋,在恢復古貌的基礎上,由于交通問題,本次工程將原先拱形的正陽橋變為了與地面等高的“平面橋”。
糖葫蘆路燈照亮“老北京”www.www.dechunwater.cn
沿著前門大街的北口進入,街道兩側52棟單體建筑基本完成了外部施工。糖葫蘆、撥浪鼓、鳥籠,三個老北京小吃和耍貨,如今變成了路燈矗立在大街兩側。從北往南依次安裝的是8盞故宮宮廷式樣的園林燈、38架鳥籠燈、56個撥浪鼓路燈以及24個每串有八個大山楂的糖葫蘆路燈。街道兩側,全聚德、中國書店、義昌源、廣和樓等老字號的招牌也已高高掛起。
御道串起本土老字號
21米寬的大街中央是寬2.925米的青白石路,恢復了御道歷史風貌。據統計,本次共鋪裝白石御道2000平方米,鋪設青石18000平方米,兩種石材全部采用房山大石窩石料。
大街兩側原有的老字號已基本完成修繕。據介紹,都一處、中國書店、天興居和便宜坊等土生土長的老字號都已確定重回前門大街。為保證讓更多的老字號餐飲、小吃入駐,崇文區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每年撥專款1000萬元扶持前門商業老字號。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