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石材行業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整個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良好局面。從沿街為市到專業市場,從大型工裝到個人家裝,從商家的推廣力度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石材這個古老的建材產品正煥發出新的生命。
四川是一個石材資源大省,雅安、寶興、榮徑、漢源、米易、天全等地盛產的優質石材都聞名全國,但其營銷模式卻跟不上市場的發展,同福建、上海和廣東等地以及國外的大型企業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商家經營品種大都雷同。在石材市場里,相當多的商家經營的品種都相差無幾,如大花綠、啡網紋、山東白麻等在本質上就是同一品種。這種現象雖可以保證消費者有較大選擇空間,但卻可能導致行業內部的相互殺價和無序競爭等不良現象產生。據了解,在沿海已經出現了不少自主購買礦山開采權,獨立開發推廣新品種的營銷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做到該石材品種在市場上的獨家專賣并形成壟斷地位,其它石材商家和消費者需要代理或使用該石材品種就只能向該企業交上大把的銀子,這就充分保證了石材企業的利潤空間。
其次,加工機械相對簡單落后。在市場的加工區內,記者看到大部分的生產廠家擁有的加工設備僅僅是一兩臺橋切機、倒邊機、手扶磨和仿型機等科技含量不高的加工機械,類似數控繩鋦、加工中心、電腦車床、紅外線電子橋切機、水刀機等較先進的機械則很少見。這些簡單加工設備雖可滿足一般的市場需求,但如果遇到高難度的工程就只能望洋興嘆,另辟他徑了。這樣,不但產品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利潤也會下降很多。
第三,產品加工傳統單調、缺乏創新。雖說大部分商家同時經營壁爐、弧板、扭紋柱、雕刻、拼花等工藝產品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但大部分商家還是以經營2公分板材為主,也沒有專業的人員來開發設計新產品。在市場要求日益細分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一成不變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開發設計新品,賦予相同石材不同的內涵和功用,將是未來石材的主要賣點和利益增長點。這就要求廣大商家應該做到更專更精,通過市場細分來調整產業結構,走出特色的經營之路。
第四,有招牌無品牌。大多數商家品牌意識薄弱,產品品牌附加值低。在四川市場,約有4000多家石材企業,四川企業約有2000多家,占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叫得響的石材品牌卻多為外省品牌,如新疆廣匯、廣東東成、上海塔星等。未來的市場的競爭不僅是質量、服務、價格的競爭,更是品牌的競爭。塑造深入人心的品牌已經刻不容緩。四川企業如不盡快覺醒,塑造品牌意識,其市場前景將十分堪憂。
第五,規模小,加工能力低,家族經營模式是主流。據了解,深圳一知名石材廠家僅廈門分廠就占地27萬平方米,花崗石大板年產量超過150萬平米。而在四川成都石材市場內的多數商家,幾乎都是租一兩間約幾十平米的鋪子做為店面和加工區。店面內前邊是產品陳列區域,后面則一邊是辦公區域,一邊是起居室;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廠長,老婆或親人則負責財務和銷售,均是身兼數職。除此之外,一部分企業還只能為沿海石材企業做初步的毛石加工……
據了解,四川省已經探明的各品種石材的蘊藏總量高達150億立方米以上。面對如此龐大的發展空間,四川石材企業應該如何實現突破,如何調整經營結構,整合有利資源,如何拉進與沿海企業的距離,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已經成為了擺在廣大石材經營商家面前的一個課題。
其他鏈接:四川汶川地震 石材企業影響不大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