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材,這一名詞在前一段時期里一直與“放射性、輻射”聯系在一起,讓許多想選用石材的消費者因為“石材放射性”望而卻步,已使用石材的人更是如坐針氈,常有人打電話來詢問在哪里可以檢測石材的放射性?如果家里鋪了石材該怎么辦?焦急之意溢于言表。石材的放射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能不能放心地在家中使用?針對一系列問題,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系的侯勝利副教授做出了解答。
只有超過標準的石材才有危害
侯教授分析說,自然界中任何物質都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只不過不同物質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不同。我們周圍環境中的土壤、水甚至空氣中都有放射性元素,非石材的建筑裝飾材料如水泥、鋼材、磚、通體磚等和石材一樣均含有放射性元素。就拿通體磚來說,是由黏土加其他材料燒制而成,黏土是由巖石風化形成,黏土和石材一樣都是天然形成,如果黏土中的放射性元素比較高,那由其燒成的通體磚放射性元素含量也相應會高,因此認為只有石材才有放射性、其他材料不含有放射性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前一段時期,衛生部發布了“建筑材料衛生防護標準”,對建筑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活度進行了限制規定,以確保使用安全。
80%的石材可以放心在室內使用
那么哪種石材適宜在家中使用,石材該如何選擇呢?侯教授說,早在1993年國家建材局發布了《天然石材產品放射防護分類控制標準》,對天然石材根據放射性水平的高低進行了分類,將天然石材分為A、B、C三類產品,A類產品可在任何場合中使用,B類產品可以用在除居室內飾面以外的一切建筑物的內外飾面和工業設施,C類標準的石材只可作為建筑物外飾面。從我們對將近200個樣品的測試分析結果看,80%的石材樣品屬于可以在任何場合使用的A類石材。其中還有一部分石材的放射性含量極低,甚至比一般的水泥地面、磚的放射性含量還低,在室內使用這種石材,可以起到屏蔽作用,使室內總輻射降低,具有環保作用。由于有些人缺乏放射性方面的知識,形成了一些片面性認識,如現在有人認為淺色石材比深色石材放射性低,其實這并不是絕對的,許多深色石材(如紅色)的放射性水平都不高于A類規定的標準,比一些淺色石材還低,這在我們做過的測試中都可證明。
如何檢測室內放射性是否超標
如何檢測室內材料是否超標,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據侯教授介紹,常規測試方法主要是室內伽馬能譜分析法和放射化學分析法,要將測試的樣品磨碎、封樣,分析周期在20天左右,周期長分析費用也比較高。針對這種狀況,在國家石材質量監測中心的支持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應用地球物理系與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合作研制了我國第一臺石材放射性檢測儀及其相關的測量方法技術,獲得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合格證。這種便攜式儀器可以帶到現場進行測試,不需要破壞成品,可直接放在成品上測試,測試范圍達到50×50厘米,而且檢測時間短,一般需要10分鐘左右即可測得。
最后侯教授說,家居環境是一個整體,只要這個大環境中的放射性指標達到標準,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正視“石材輻射”這個問題,不要因為擔心某一種材料的放射性超標而盲目拆除,帶來不必要的浪費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