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對非煤礦山要動大手術了!6日,記者了解到,山西省對非煤礦山企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礦山企業數量要減少30%以上
據了解,本次非煤礦山企業資源整合工作以建設大中型礦源地、大中型礦業集團、高標準現代化礦山為重點,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過采取收購、參股、兼并等方式,對礦山企業依法開采的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企業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通過整合,要使非煤礦山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礦山企業數量明顯減少。在重點礦區,同一實體礦體范圍內開采的連片礦山整合后,礦山企業數量要減少30%以上。
按照相關規定,整合期間將暫停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公開出讓非煤礦產資源探礦權和采礦權。主體礦區內骨干企業增擴資源量不得超過本縣(市、區)原占有量的10%。
資源要有償使用
在實施大規模資源整合的同時,山西省全面推進對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按照規定,以前通過行政審批無償取得采礦權的非煤礦山企業,必須以資金方式或按規定程序,經批準后,以折股方式向國家繳納采礦權價款,實行有償使用。已實施關閉的非煤礦山和本次非煤礦山企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方案中確定為淘汰關閉的非煤礦山,不實行有償出讓。對于擬整合礦山周邊的邊角資源,根據開采條件、經濟合理性和礦體整體開發的要求,優先向國家和省重點項目、大型國有企業、具有深加工能力的礦山企業配置。
省政府要求,要堅持保護資源、治理環境的原則,加強對未占用資源的保護。無條件整合的單獨保留的小型礦山不得擴大礦區范圍;整合和符合擴大礦區條件的礦山也要嚴格控制;禁止在尚未整體開發的礦區和正在進行地質勘察的勘察區增擴資源。增擴資源的礦山企業必須是屬市、縣規劃發展的重點骨干礦山企業,各礦種資源增加量不得超過市、縣原占有量的規定比例。礦山企業應依法履行治理環境、恢復生態的義務,認真執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制度,做到“誰開發、誰治理”,“邊開發、邊治理、邊恢復”。對位于限采區內和未履行環境治理義務的礦山企業,不得增加資源。
13個礦區為整合的重點區域
本次資源整合的范圍共圈定了12種重要礦種,分別為:鐵、鋁土礦、金、銀、銅、錳、耐火黏土、硫鐵礦、石膏、石灰巖(建筑用、水泥用)、花崗石(含輝綠巖)、白云巖等。同時明確,對以采石名義開采其他礦種的礦山一律要歸類整合。對磚瓦用黏土等其他礦種和非重點區域的礦山,具備整合條件的也應進行整合。
根據開采現狀和資源條件,山西省共確定了13個礦區為整合的重點區域:1.嵐縣——婁煩鐵礦區;2.五臺山——恒山鐵、銅、銀、錳、金多金屬及花崗石礦區(包括:忻州市忻府區、定襄縣、五臺縣、原平市、寧武縣、代縣、繁峙縣、靈丘縣、渾源縣);3.古交——交城鐵礦區;4.塔兒山——二峰山鐵礦區(包括襄汾縣、曲沃縣、浮山縣、翼城縣);5.平順——壺關鐵礦區;6.左權——黎城鐵礦區;7.霍西鋁土礦、黏土礦及硫鐵礦區(包括孝義市、交口縣、汾陽市、介休市、靈石縣、汾西縣);8.陽泉鋁土礦、黏土礦及硫鐵礦區(包括陽泉市郊區、平定縣、盂縣);9.晉北鋁土礦區(包括五臺縣、原平市、寧武縣);10.晉西北鋁土礦區(包括柳林縣、臨縣、興縣、保德縣);11.中條山銅、金多金屬礦區;12.晉城硫鐵礦區;13.靈石——臨汾石膏礦區(包括靈石縣、霍州市、洪洞縣、臨汾市堯都區、襄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