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的許多傳統建筑都由一種特殊黃砂巖建成,整個城"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與其他城市大多采用大理石和青石作為建筑材料不同,悉尼早期建筑多采用質地更軟、顏色偏黃的砂巖。這些砂巖采自邦迪灘以及悉尼最早開發的海岸地帶“巖石區”,是市政廳、新南威爾士美術館等悉尼標志性景點和商業中心區的建筑材料。 悉尼博物館館長卡羅琳·巴特勒鮑登15日告訴法新社記者:“每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悉尼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其砂巖建筑。” 巴特勒鮑登認為,這些黃色砂巖建筑勾勒出了悉尼獨特的建筑風貌,但正因為如此,他對悉尼的城建前景表示擔憂:“砂巖匱乏給老建筑的修復帶來困難。” 悉尼的許多標志性建筑早在19世紀初期開始興建,當時就有人預測這些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砂巖經歷風吹日曬雨淋,壽命只有約100年。200多年后的今天,砂巖原料果然接近枯竭。 但在此之前,悉尼人一直未認真考慮尋找替代性材料的問題。 砂巖易求 品質難得 新南威爾士砂巖歷史建筑保護修復小組負責人喬伊·辛格說,20世紀90年代起,悉尼為建筑提供砂巖的主要采石場已經難以為繼。盡管其他地方有數量充足、質地優良的石料,但它們不具備黃砂巖中鐵元素自然氧化形成的“可愛的金色”,因此城市建筑石料極度缺乏。 辛格說:“未來到哪去找顏色和耐久性都與現有建筑材料不相上下的石料,這著實讓人傷腦筋。” 辛格介紹說,悉尼砂巖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質地均勻。悉尼建在3萬年前形成的一塊大沙丘上,這些砂巖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形成。自然界很難找到含雜質如此少的石料。 “我們正面臨原料短缺。”歷史學家雪莉·菲茨杰拉德說,“過去城市主要公共建筑所用質量最好的石料來自內城皮爾蒙特。” 只是如今的皮爾蒙特已發展為高度發達的商業區和居民區。 采掘困難 政府行動 采掘這些特殊砂巖極為困難。17世紀50年代在采石場工作的蘇格蘭工人形象地把開采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地獄、煉獄和天堂。 菲茨杰拉德說:“如果你在‘地獄’環節工作,那真是運氣不佳。” 新南威爾士政府已花費數百萬興建黃砂巖存儲地,并與城市開發商磋商,希望他們大量購買砂巖。 但仍有人擔心存儲地石料供應不足,或開發商因獲利不大不愿囤積黃砂巖,甚至浪費這種稀缺石料,用于建造垃圾填筑地。 “我認為這是花費的問題。”菲茨杰拉德說,“事實上黃砂巖不會枯竭,只要我們愿意花足夠多錢維持供應。” 世界石材網 www.www.dechunwater.cn
城市基調 砂巖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