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底,在石材行業協會牽線搭橋下,浙商銀行、匯金擔保公司與部分石材企業直接接觸。在協會穿針引線下,首批有3家企業順利獲得貸款,總金額達六千多萬元。數目不算大,但卻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www.dechunwater.cn
多重舉措規避風險
2000家石材企業、10萬從業人員、一年180億銷售額、2800萬平方米的石材建筑用量……近幾年,上海石材行業發展迅猛,并形成從石材加工、物流、工程、養護、造景、服務全方位的完整產業鏈。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城市建設速度加快,更帶動了石材業的快速發展。然而當前的金融危機,卻讓不少原本高速運轉的石材企業不得不緊急“剎車”,重重困難接踵而來:壞賬多了,工程完工后,一些業主以種種理由拖欠工程款;工程項目少了,有的企業空守幾千萬元的石材庫存無“用武之地”。一些石材企業負責人直言:“這是石材行業十多年來少有的寒冬。”
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協會也要出上一份力。最近,石材行業協會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為企業披上“御寒外衣”:9月,協會請來專家與行業骨干企業一起分析當前世界和國內經濟形勢,并率先在行業內發出預警報告,提醒企業做好“過冬”準備;10月,協會請來社科院專家,為行業會員作當前經濟形勢與行業發展對策的報告。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防范風險,10月下旬,協會還與市信息委取得聯系,爭取到行業經營風險管理試點,并率先在上海新塔星石材有限公司、上海明珠石材有限公司、上海華壘石材公司等部分企業進行試點。請專家對企業高管進行風險管理培訓;在企業內部建立風險規避制度;安裝財務預警軟件,一旦材料庫存量、項目應收款、現金流量、企業管理費用等超過“警戒線”,電腦馬上就會自動“報警”……據悉,試點工作目前正有序進行,條條實實在在的舉措,為企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www.dechunwater.cn
加強培訓練好“內功”
要想在逆境中繼續前行,企業更要不斷“強筋健骨”,不斷提高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能力。
協會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在滬發展的石材企業中,有95%是外省市來滬民營投資,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大部分企業負責人是“石匠”出身,憑著一技之長和勤奮經營,一步步做大企業。因此,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各種問題開始顯現。如今的工程對石材加工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從業人員的培養依然靠“師傅帶徒弟”或者自學成才。因為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許多人不了解石材的基本特性,不懂得材料的合理利用,甚至不會看加工圖紙,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企業的發展。
“開展專業人才培訓勢在必行。”上海石材行業協會秘書長范林根告訴記者,在市人事局的支持下,協會率先在全國范圍內開辦石材加工師、石材養護師、石材工程項目經理、石材工程(CAD)設計師崗位資格培訓。聘請國內外學院、科研機構、專業人員開課,對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考試合格由市人事局人才緊缺辦頒發崗位資格證書。目前已培訓并認證了1900名初級、1500名中級石材專業人員。針對市場需要,協會已著手在年內舉辦石材養護師、石材工程項目經理、石材加工師、石材工程設計師高級崗位資格培訓,力爭為行業培養一支高、中、低階梯式的專業人才隊伍。
致力拓展國內外市場
是否坐穩上海“主戰場”,就能高枕無憂?企業該通過何種路徑,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在進行大量調研論證后,協會認為,石材業是資源性行業,只要有資本,機械、設備復制都不難。唯獨礦源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的特點,企業如能延伸產業鏈,與原始的礦山相結合,就會在持續發展中獲取主動,贏得先機。于是,在多次高峰論壇中,協會一直引導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向此方向發展。在行業協會的推動下,一些發展較快的企業逐漸通過與礦源所在地企業合作、承包開采、買斷礦山等方式向上游延伸產業鏈。近兩年,已有20余家會員單位獲國內外近百個礦山的開采權。
此外,協會還組織企業參加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國際石材展,以及廣交會、STONETECH等國內知名展會,并由協會出面統一談判價格,提供展品運輸、展廳布置、對外宣傳、翻譯等各項服務,不僅拓展了國內外市場,促成了同行和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更開闊了企業家的視野,全面提升了上海石材行業的整體形象。www.dechunwat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