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也有“老坑貨”、“新坑貨”之稱,但主要是指開發早遲和質量優劣的兩類坑硐的產出分類,并不是昌化石品種的區分。在品評石材質量時,有紅硐石、水硐石、康山嶺石、蚱蜢腳背石、昌化塢石、纖嶺石、灰石嶺石之說,這也是指部分石材質量的不同,而不是品種的不同。因為論品種,這些坑硐和產地均大同小異。所以昌化石的種屬難以坑硐、產地名劃分。在開發早期,采石者只是籠統地將昌化石區分為烏玉石、石、黃玉石、花玉石、紅玉石(即)幾大類。對其中的雞血石也是籠統地將其區分為烏凍雞血石、白凍雞血石、黃凍雞血石、花凍雞血石等幾大類。
隨著生產、流通的發展和擴大,以及印章石材的交流,昌化石品種的名稱逐漸個性化、科學化。根據產地的傳統和品藝人、地質工作者較為一致或接近的稱謂,昌化石分為雞血石、凍彩石、軟彩石三大類和從屬的70多個品種。
昌化石品種稱謂的來源,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一)比喻詞。把某些品種比作極相似的物體的姿色形貌。如“牛角凍”、“羊脂凍”、“肉糕凍”、“玻璃凍”等,使這類品種的姿色更加形象,更具特色。
(二)借用詞。借用詞也有比喻的意義,但因為某些品種同有些著稱于世的寶玉石品種極為相似,便借用了這些寶玉石的名稱,如“田黃凍”、“凍”、“象牙白”等,引發人們的聯想、比較,把握昌化石的身價。
(三)色象詞。如“銀灰凍”、“凍”、“醬色石”、“粉紅石”等,直接以某些品種的色象命名,比較便口、自然、直觀。
(四)文人雅語。有的石材姿色尤為撩人喜愛,個性突出,給文人冠上了雅號,時間一長,也自然被大家接受,如“劉關張”、“黑旋風”等。這樣的稱謂增添了這灰石格的品評韻味,避免了平白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