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都知道,石材的開采、加工必須用金剛石鋸片,除了小直徑的是整體制作外,大部分鋸片是將許多金剛石鉆頭焊接在特殊鋼質大圓盤的邊緣上。這個鋼質的圓盤就是我們所說的“基體”。而要談到中國的鋸片基體產業,必定要想到一個人——王黔豐。
抓住“救命稻草”
10年前,在他們工廠旁邊不遠的地方,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開始動工,那時這里是一片破敗的舊廠房。王黔豐由中南冶金地質勘查局的地質隊調來接手這個廠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怎樣才能把這個瀕臨破產的冶金機械廠救活。
正是在那時,原冶金部地質勘查總局獲悉,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開發出一種適用于金剛石鋸片基體的新鋼種,正在尋求合作伙伴。為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盤活存量資產,勘查總局、中南局與鋼鐵研究總院三家決定合資建立一個專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這是向世界新技術工藝沖擊的合作,也是國營事業單位利用股份制模式進行合作經營的大膽嘗試。王黔豐選定了這條路,他說這是一根“救命稻草”。他們把企業和產品都命名為“黑旋風”。1992年3月,宜昌黑旋風鋸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王黔豐任總經理。
王黔豐
他沒有領導過機械加工企業,不懂制造業的基本流程,連什么是金剛石、什么是鋸片基體這樣的基本知識都一無所知。他說,那時在這個行業他連小學生水平都沒有。王黔豐就是從一無所知開始創建他的事業的。幸好,鋼鐵研究總院派來了得力的技術專家艾寶仁、楊春明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他們邊建設、邊研究開發、邊組織生產,僅僅用了7個月就完成了建廠與投產任務。當年,他們生產出了第一片合格的、有自己特色的鋸片。
堅韌造就的事業
在深山和荒原中干了十幾年地質工作的王黔豐,沒有想到自己會去領導一個現代化的企業。這10年創業的過程證明他具有企業家的品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善于學習。
王黔豐如饑似渴地學習。他從頭學習冶金、金相熱處理、機械加工等領域的理論。他一點一滴地汲取有關的知識。他更重視向市場和用戶學習。為了了解用戶的需要及鋸片在現場使用的情況,他曾跋山涉水到邊遠地區的采石場蹲上許多天,不顧飛揚的石粉灰塵,每天在鋸機旁觀察和查訪,對我國石材行業的真實狀況和鋸片基體的使用要求有了第一手的材料。10年來,王黔豐和他的黑旋風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承受了無數挫折、失敗。王黔豐說,我體驗了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滋味。他和他的黑旋風鋸片一樣堅韌。這個事業需要堅韌。
創新產生的奇跡
王黔豐和其他領導一班人認為,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和希望。黑旋風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進行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過程。王黔豐依靠創新精神造就了黑旋風奇跡。
1992年三家國營單位決定合作時,克服重重阻力,采用了股份制的方式,當時只能叫做“聯營”。黑旋風從一開始就擺脫了企業的行政化和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端,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黑旋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10年過去了,如今的黑旋風已經以其優異的品質成為中國“第一基體”,市場占有率達到國內市場的50%以上,并且在世界基體市場異軍突起,成為那些老名牌強有力的競爭者。王黔豐和他的同事們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黑旋風基體的復焊次數已經達到40次,把國外所謂名牌產品十幾次的水平遠遠拋在后面。由于鋸片價格、質量的絕對優勢,一些國外基體產品退出了中國市場,有些原來自己生產基體的公司干脆成為黑旋風在海外的銷售商或在黑旋風加工了。
向更高更強沖擊
“在歐洲,盧浮宮、巴黎圣母院、凡爾賽宮,那么雄偉、壯觀的建筑都是用砂巖建成的。他們用并不太好的石材,創造了燦爛的歐洲文明。在以色列,整個耶路撒冷都是用砂巖建造的。而我們有多么豐富、優質的巖石資源啊。你看,宜昌這里的‘三峽浪’、‘滿天星’等等,都是多么漂亮的石材啊!我在四川看見那里的紅石,也是非常好的裝飾材料,但是亂開亂采,收得率才5%,真是可惜極了。”王黔豐不無感慨地說,正是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一定要把企業做大做強。
“我們已經是亞洲最大的鋸片企業,現在還要成為世界最大、最好。我們有優勢,我們的質量與成本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王黔豐說,“我們要搞科技園,不僅僅是為了企業利益,而是為中國的石材業,為中國的城市建設。我們還要看得更遠,把宜昌建設成世界最大的鋸片城。”王黔豐對明天充滿了信心。
世界石材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