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后,據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依賴進口,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裝備、紡織機械、膠印設備、數控機床的70%信賴進口中,主要機械產品的技術來源57%依靠從國外引進。石材裝備制造業發展進步與石材加工工藝密切相關。近30年來,國家石材開采與加工業的持續發展帶動了石材機械制造業的興旺。近10年來,我國石材生產企業通過對外開放與交流不斷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裝備水平,在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整體水平已經趕上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加之豐富的儲藏量、多樣化的產品品種和成本優勢,使國內石材擁有了明顯增長的競爭力。2006年,中國仍以石材進出口額超過30億美元占據世界石材進出口第一寶座。在此期間,中國石材裝備水平的提高為中國石材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其中不乏出現一批中國石材裝備行業的佼佼者,例如:福建盛達機器、山東華興機械等。
無論是研制我國的石材機械,還是引進國外的石材機械,都必須了解國際石材機械的發展趨勢,以期增強我國石材工業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目前,我國在石材裝備制造業某些方面與國際接軌甚至超越國外水平,但整體距意大利等石材大國石材裝備制造仍有一定差距。這僅僅是“誰來裝備中國石材行業”的問題,更嚴重的是裝備制造業落后是造成多年來產業結構升級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兩者存在著因果的邏輯,可以說發展石材裝備制造業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牛鼻子”。作為一種不可或缺且不可再生的資源,中國石材的發展問題首先是石材裝備制造這個“牛鼻子”的發展和進步。
現在我國石材裝備制造業存在以下問題:
(1)、石材機械制造企業規模急需提高擴大、需要扶強扶優。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大、中、小石材機械設備制造、磨具磨料等配套企業約百余家。最大企業年產值過億元,最小的僅有幾十萬元的產值;
(2)、單件小批量生產,產品質量,整機性能需要大幅提高,與意大利等裝備技術先進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3)、材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較高;勞動生產率需要提高;
(4)、集約化程度需要提高,目前產品單一,配套性較差,外表裝飾效果差,造成了出口量低。
但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為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我國加入WTO后,可以享受多邊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從而進一步改善我國石材機械產品的出口環境,爭取更廣闊的國際市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石材機械產品的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其產品性能和質量已領先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并逐漸接近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而其價格卻比發達國家低廉。因此,隨著我國石材機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后,在境外我們可建立石材機械產品、配件的生產及維修等技術服務型企業。有利于促進我國石材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加入WTO后,國外先進的石材機械產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迫使我國石材機械制造行業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及調整石材機械產品的結構,及時研制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的石材機械產品,并逐漸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設備新聞
近年來隨著中國各地區石材產業集群規模出現,也有力的促進了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產業集群將產業分工細化與降低交易成本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石材裝備制造產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地區石材產業集群的裝備水平的提高,也將會全面推動區域石材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經驗以及我國福建水頭、廣東云浮、山東萊州、北京西直河石材大世界等各地的實踐均證明,競爭力較強的石材產業往往是伴隨著產業集群裝備水平的發展而發展。為此,應充分重視產業集群裝備水平的全面提高與發展。鼓勵本地石材企業加快石材機械的更新換代與技術升級。全面提高區域石材企業的整體加工能力和水平,從而增強區域石材產業的競爭實力。
同時要以產業集群的理念考慮產業的地區布局和引導地區經濟的發展,制定和實施產業集群倡導計劃。并根據產業的經濟特性,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相關企業在地域的相對集中,注重培養集群的形成、發展機制以及吸引要素集聚的機制。對現有集群應著力提高集群的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升級,還要加強集群中社會服務支撐體系的建設。
“十一五”期間,為促進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實施“石材裝備制造業振興戰略”,制定鼓勵石材裝備業發展的政策和激勵措施,政策措施應集中在需求側,如利用設備加速折舊、提供國產裝備的買方信貸或賣方信貸、技術發行貼息等政策,促進國產石材裝備市場的形成或壯大;例如此次五部委提高機械產品出口退稅比例就是一個明顯的鼓勵政策。
二是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石材裝備制造業,消除當前在石材行業對民營經濟進入仍存在的許多障礙,例如在政府投資的重大工程中應予以民營企業公正的對待;
三是清理和改變當前不利于石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例如進口國外整機裝備可免稅,而進口零部件卻要征收關稅,這一政策對于那些進口關鍵部件生產國產整機裝備的企業,事實上是歧視性政策,降低了國產裝備的價格競爭力。
在鼓勵我國石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實施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振興戰略同時,應與經濟發展方式同步,形成與我國經濟增長階段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新一輪結構調整中更加重要和緊迫。對于石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應簡單地鼓勵或限制,而是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適度抬高市場進入門檻,以此促進石材裝備制造業采取先進適用技術和制造工藝,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引導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加快發展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實施中國石材裝備制造業振興戰略,特別是進行品牌戰略,走創新型、探索型發展道路,打造一批如海爾、康佳那樣的大型企業集團,并在低成本的條件下實現集約化、上規模及上水平的大生產,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石材機械名牌產品,盡早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和中國石材行業的再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