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興所說的文化石是一種新型工藝石,是用大理石、石英石、花崗巖等石材的下腳料精心加工制作而成的,主要用于室內高檔裝修。“用這種文化石裝修墻壁是一種品位、文化、藝術的象征,在大都市以及國外的家裝市場很受青睞!”李連興告訴筆者,石匣溝的文化石加工廠是從去年冬季開始建的。去年10月,石匣溝村兩委干部在鄉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參加了北京石材交易會,會上精美的石材、火爆的訂貨交易,讓石匣溝村兩委干部很受啟發:石匣溝所處的石城鄉石材資源豐富;石匣溝村東西部皆與內邱相鄰,內邱也有較多的石材加工點;而且石匣溝村有幾個人在北京房山、易縣的文化石加工企業打工多年,已掌握了一套加工技術。有這些優勢的石匣溝為什么不好好利用?只守著幾畝荒崗薄地,窮日子啥時是個頭?
發展文化石的想法由此而生,想法得到村里人的一致贊成。于是,李連興等幾人率先行動,集資120萬元一下子建起了4家文化石加工企業,新蓋了廠房,從北京購進機器設備,并雇用村里100多名富余勞動力做工人,辦起了石匣溝有史以來的第一批工業企業,專門加工、經銷文化石。
據李連興介紹,加工文化石的原料成本較低,1噸50元左右,而1噸原料經加工后能粘貼10多平米文化石,1平米文化石最低價格也要50元。目前,村里的企業已和北京一企業簽了訂單,產品一部分可直接銷往首都,一部分通過北京企業出口日本等東南亞地區。不起眼的廢石料將賺到“大錢”、賺到“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