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石和意象石比較易于區別。有些石友將意象石說成具象石,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界定的標準模糊所致。但是,也有一些人之所以如此,不能說沒有“偷梁換柱”的目的。其實,意象石只是某一點點或某一部分有點朦朧“像”,如果遮擋住這所謂“像”的部位,其余的部分則很難鑒別。另外,任何一方意象石,要想得到他人的認同比較困難,必須要在主人耐心的循循善誘之下,方能使觀賞者有一點“似像非像”的感覺。總之,意象石只是個人“意想”的產物,它像什么完全取決于收藏者自己的綜合素質,“石由心生”,說的即是此意。界定它們特別要注意,既要掌握它的局部,更要把握它的整體。
抽象石和意象石的界定確有難度,因為它們都不具體像什么。其實,仔細甄別,它們的“不具象”是有根本性差異的。分辨它們也只需掌握三個尺度,其一,外形是否夸張;其二,表現的內容是否豐富;其三,是否有震撼力。如抽象石《遐想》的外形簡約而張狂,其形體比例夸張而失調,它既有突出的個性,又有“出人意料”之舉。既像貴婦遠眺,又像騎士低頭。而意象石的形體則舒展有序,有規有距。抽象石的內涵宏大,藝術表現力豐富,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能從中得到感觸和啟迪。而意象石則只能取悅于個別人,其藝術表現單一。張揚的抽象石所展示的震撼力十分強大,不僅能讓人“過目不忘”,而且有引導觀賞者向縱深聯想的作用。意象石則不然,它總是遵循“具象”的原則,亦步亦趨;而其外形雷同者又較多,因而缺乏獨特的性格和藝術感染力。
正確掌握界定具象石、抽象石和意象石的方法,除了能使自己不致“誤入歧途”外,還能體現出你的藏石品位和層次。其實,我們在收藏和鑒賞奇石的同時,他人(包括奇石)也在“鑒賞”著我們,只不過,他們使用的是另外一種尺度和形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