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已經準備"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本來已經準備歡歡喜喜地把“中國名牌”的榮譽迎進門,但現在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一結局降臨到裝飾石材的3家企業頭上時,連中華石材工商業聯合會石材業商會會長張文波都感到難以理解。 他表示:“中國名牌”自2001年開評以來,裝飾石材業今年是首度入選評價目錄,但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名推委”)在最后時刻做出“暫緩評價”的決定,也沒有給出理由,讓人感到失望。 首度入選即出局 “中國名牌”由掛靠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國家質檢總局”)的社團單位——名推委組織實施評價工作。在7月份名推委發布的2007年第4號公告中,170類產品872個產品入選2007年“中國名牌”產品初選名單,其中裝飾石材是首度入選,其申報條件是“2006年銷售額5億元以上”。 初選名單中,山東冠魯置業有限公司、環球石材(東莞)有限公司和福建溪石集團發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然而,名推委在9月份發布的2007年第6號公告中稱,裝飾石材今年“暫緩評價”,但暫緩評價的原因和明年是否重新恢復評價,公告并未作出任何說明。這也意味著3家石材集體出局“中國名牌”。 對此,山東冠魯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相當不解”。而環球石材(東莞)有限公司某女士更是在記者報出“中國名牌”四個字后,只說了一句“我們不做了”,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背后原因眾說紛紜 由于名推委未做出任何解釋,裝飾石材出局的原因,在該行業內引發眾多猜測。而“石材屬資源性行業,不受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則是比較集中的意見。同時,從今年開始,“中國名牌”實行了環保一票否決制。 一位了解事情經過的業內人士則告訴記者,這是廣東某石材企業到國家質檢總局“告狀”的結果。 “評比的一個硬指標是銷售額要超過5億元,3家企業沒有一家達到,虛報營業額了。而石材行業業內公認的四大金剛是:高時、康利、環球、東成,4家全部是廣東企業。評比時考慮了拉動各地區石材工業發展的需求,在福建、廣東、山東這三個石材大省各挑了一個龍頭企業公示。此舉引起了廣東某石材企業的不滿,因為該企業一向認為自己是該行業的老大,事實也基本如此,為此該企業給國家質檢總局反映情況,說明3家企業營業額作假,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運用不正當手段。”這位知情人士說。 此說法在張文波接受采訪時得到了印證。他稱,“是有企業去告狀了”,但未點出企業的名稱。 行業當自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材領域,建筑陶瓷在“中國名牌”評選的道路上,與裝飾石材同病相憐。繼去年接連曝出企業數據注水造假,不同產區之間、不同企業之間互相告惡狀的消息而遭暫緩評價后,建筑陶瓷業今年又一次遭到相同待遇。 對此,張文波并不認為裝飾石材行業未出現高知名度的品牌。“福建溪石是全國惟一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的石材品牌,山東冠魯獲得過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的環保型石材企業稱號,東莞環球則在奧運工程中表現不俗。” “出現這樣的局面,當然很遺憾,但企業只能從自身找不足,以后的‘中國名牌’評選,要更嚴格地按照名推委的程序去進行。”張文波說。 世界石材網 www.www.dechunwat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