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位于陜西南部,漢中盆地以東,東鄰安康,南通四川,北接洋縣,西接漢中。東西長94"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西鄉歷史悠久,距今約7000年前,李家村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年,三國桃園三結義主角之一張飛被封為西鄉候,縣名由此而來。近代以來,西鄉名人輩出,1932年,紅二十九軍軍長陳淺倫在西鄉建立了陜南第一個革命根據地。西鄉籍著名教育家江隆基曾先后擔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原中央民族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張養吾、原成都軍區副政委余洪遠將軍均出生于西鄉。1990年,西鄉一中學生汪建華代表中國在德國柏林奪得了第31屆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西鄉籍著名皮劃艇運動員黃曉平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勇奪金牌。
一、西鄉石材發展現狀及成效
石材是西鄉的優勢資源,是西鄉建立資源工業體系的重中之重。現已探明石材儲藏量達5000萬立方米,呈帶狀分布,東起白龍塘鎮的望江山,西止私渡鎮潘壩村一帶。石材礦帶長約50公里,寬約2公里,至少可開采200年以上。西鄉石材品位較高,不含放射性元素。主要品種有:西鄉黑、黑桃皇后、菊花青、蒼海青、黑繁星等7大類。其中西鄉黑、黑桃皇后被譽為石材之珍品。
西鄉石材業開創于80年代,起步于90年代,大發展于2000年以后。石材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城北鄉鎮企業園區內。截止目前,全縣有各類石材加工和礦山開采企業70戶,作業坑口100余個,石材加工大切機150余臺,礦山各種大型機械350余臺,擁有固定資產3000余萬元,年開采荒料3萬立方米,加工板材100萬平方米。年產值達12000余萬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從業人員6000余人。石材產業的蓬勃發展,拉動了全縣交通運輸、機械加工、商貿餐飲、維修服務等產業的迅猛興起,加快7礦區和石材加工小區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了礦區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了區域經濟不斷壯大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石材產業在園區的形成,增強了園區工業集約化布局,節約了土地,減少了基礎設施投資,壯大了縣域經濟規模。
二、制約石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淺解的方面看,制約石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對石材產業認識還不深,只重數量擴張,忽視質量效益,只顧眼前利益而缺乏長期戰略眼光,淺層次開發,粗放型加工較普遍,對市場廣泛應用的石材工藝品了解甚少,研究更少,開發利用水平低。二是企業規模小,投入資金受限,技術力量薄弱,作坊式經營,市場競爭力不強,涉及礦山開采新工藝、新技術及石材加工的高附加值墓碑、工藝品、各類幾何圖形的異形板、建材裝飾和石材機械一體化的產業鏈未形成,分工不明,各自為陣,科學規劃尚未建立。三是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佳。就目前西鄉石材加工業看,產品單一,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生產工藝簡單,深層次開發利用率低,能耗多,成本高。多數企業僅停留在初級板材加工階段。四是企業管理水平低。石材開采和加工企業一哄而上,互相壓級壓價,缺乏統一管理。
三、西鄉石材發展的思路及設想
1、把石材產業作為西鄉主導產業來發展
西鄉石材產業經過10多年風雨歷程艱苦奮斗和持續發展,初具規模,已具備了作為主導產業發展的條件,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縣上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石材工業發展領導小組,還成立了石材生產秩序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礦山開發補償規定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規范石材企業收費行為的通知”。強化了政策扶持力度和石材領域經營環境的治理工作。
2、在石材資源開發上做大丈章
當前西鄉石材的吸引力在資源,下一步發展的潛力也在資源。而西鄉早期進入的企業都搶占了好的礦點,卻大多資金緊缺,機械化程度很低,造成了資源閑置或資源嚴重浪費,致使外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因得不到好的礦點而無法進行大規模開采和加工。因此,要牢固樹立“資源是國家的”觀念,確定“以資源換資金”的發展思路,通過開放開發,讓別人賺錢,使自己發展,促使西鄉石材資源優勢盡快變成經濟優勢,做好石材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
3、確定好產品的定位
根據西鄉石材品種多、品位高、硬度適中、色差大、批量小的特點,對產品檔次進行適當定位,鼓勵和引進技術力量強、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或個人,涉足西鄉石材業,實現互利雙贏。適當限制荒料的直接外流,擴大半成品、方料及工業和橋梁用毛板(料)的外銷,增加石材工藝品項目,逐步形成板材、工藝品、半成品和少量荒料一齊上的格局,提高經濟效益,發展石材產業。
4、加強礦山管理
嚴格按照縣政府有關規定,規范采礦行業,嚴禁村、組、個戶私自將集體土地 (林地)和自留地中的礦山資源自行無證探采或轉包他人胡探亂采。山地、林木、青苗、墳墓等補償標準,要嚴格執行政府文件,杜絕和打擊瞞天要價。嚴格執行《礦產管理法》,依法保護采礦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嚴格管理,關口前移,規范開采行為。要積極創造條件,適時進行探礦權和采礦權的社會公開拍賣,以實現國家資源的最大增值。
5、加大對石材企業的扶持力度
各級各部門應該關注石材產業的發展,注重研究解決石材產業發展中(或制約產業發展)的各類問題,正確引導,規范管理,適時扶持,把石材產業做大做強。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有實力、有市場的大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西鄉石材開發,迅速辦成一批有規模、有市場、管理強的石材龍頭企業,帶動和提升全縣石材產業的大發展,提高石材開發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