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石材資源十分豐富,經省地質勘察部門探明的石材礦藏達35億立方米。其中,大理石20億立方米,文化石10億"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通山石材加工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是我國石材行業最早的七家石材發源地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通山石材加工企業逐漸通過“扎堆”聚集,形成了以石材開采、加工為主導、具有較完備的機械、包裝、運輸、信息服務、技術研發等配套環節的產業集群雛形,大理石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70%以上,集群的資源優勢和加工能力列全國同行業縣域排序居前五位。目前,集群擁有石材加工企業21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擁有多家自營進出口權企業,年銷售收入3億元,利稅5000萬元,是湖北石材出口基地和大理石生產基地、湖北省石材協會副會長單位,也是中國石材協會常務理事單位。集群資產總規模達到2.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6億元;從業人員有3萬多人,另在全國各地設立的辦事處、加工廠和門面窗口有100多家,銷售人員1萬余人;年生產加工板材510萬平方米,其中大理200萬平方米,文化石300萬平方米,花崗石10萬平方米。著名的北京東西站,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工程都有通山石材的亮點,金鑲玉、米玉等名優石材出口到美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石材產業集群內企業(含輔助產品企業和服務平臺)發展到236家,年銷售額將達到3.02億元,實現利潤3500萬元,上交稅金1500萬元,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其中龍頭骨干企業實現銷售1.8億元,利潤2000萬元,上交稅費1000萬元,出口400萬美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吸引骨干回鄉創業,形成全國營銷網絡
通山石材產業集群的集聚平臺是縣石材工業園區,是在原通山縣大理石廠改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廠培養出的石材人不下2000人,多年在外發展,他們親幫親、朋帶友,生產及營銷隊伍已發展到15000余人,在全國各大城市的石材行業中小有名氣。北京、上海、云南、鄭州等大的石材商中均有該廠走出去的職工,其中年銷石材最高的達10萬多平方米,資產在千萬元以;廣東、福建、江蘇、山東等石材大省的大型石材企業均有通山的技術骨干。不少石材界的朋友戲稱通山縣大理石總廠是湖北石材的“黃埔軍校”,為全國石材界培養了大批人才。近年來,我們積極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吸引大量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阮詩樹、王少敏、李傳文、陳新亮等多名通山籍營銷人員回鄉創業,建起了一批石材公司和工廠。僅今年開工項目就有11個,開工項目實際完成投資額10000萬元,預計新增企業19家。正是得益于這些遍布全國的業務技術骨干和營銷網絡,通山每年500多萬平方米的石材才能順利地打入全國各主要石材市場,石材產業辦得紅紅火火。
二、發展配套企業,提高產業關聯度
通山石材業在發展中,十分注重配套企業的發展,不斷完善生產、服務等鏈條中各環節。通過發展石材機械制造企業,為企業提供石材開采、加工等設備的供應和技術修理服務:發展包裝企業,就地為石材開采和加工企業提供石材的外包裝材料,降低生產成本;建立石材技術研究所,組建了石材技術攻關小組,為整個集群核心技術研發提供了平臺。東榮石材研究所的預應力整體控制靜態爆破、單臂鋸超薄板生產和高強復合板生產等三項技術在全國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使集群在同行業激烈競爭中迅速脫穎而出;建立信息服務中心,通過網絡及時收集、發布石材行業的市場、技術信息,在網上廣泛宣傳、推介通山石材,塑造“中國大理石之鄉——通山”和“中國文化石第一村——通山郭源”兩大品牌:發展一批運輸企業,確保石材成品及時發往各大市場。預計今年集群企業將發展到236家,其中,大理石企業120家(龍頭企業6家),文化石企業95家(龍頭企業3家),花崗石企業2家,石材機械制造企業1家,包裝企業6家,信息服務中心5家,運輸企業5家,石材技術研究所1家,開礦用膨脹劑企業1個,逐漸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
三、自主研發創新,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多年來,通山堅持技術創新,研發出多項在全國同行業中叫絕的核心技術,促進石材產業加快發展。其中單臂鋸超薄板生產技術和高強復合板生產技術獲得國家實用專利,被省科技廳等六部委評定為致富新技術。
——預應力整體控制靜態爆破技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同通山石材人多年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這項技術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發,在武漢理工大學的技術指導下,針對通山理石礦藏的獨特性,經過多年反復實驗,終于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山石材膨脹劑配方”,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預應力整體控制靜態爆破技術”。該項技術的運用不僅實現了通山石材開采由過去黑火藥爆破的破壞性開采向膨脹劑法的技術開采轉變,而且石材資源利用率由過去的20%提高到70%,生產成本大大下降,產量、質量也大幅提高。
——單臂鋸石材生產技術。這項技術是在70年代原通山大理石廠自制的單臂鋸件的基礎上,經過30年的革新改造而成的,現已成為全國同行業加工出口板材中最簡單、成本最低的設備。一些大公司來通山看后直說:“真沒想到,你們用這么簡單的設備,竟能生產出如此好質量的出口板材,這是通山一絕”。
——高強中外石材復合板生產技術。90年代末,由于機制不活、產品單一、加工成本高,加上進口石材的巨大沖擊,通山石材面臨著重重危機,石材銷售不暢,不少企業“半停”,一些小廠紛紛關閉。這種情況下,石材技術攻關小組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開展調查研究,多次實驗,成功研制出“東榮超強復合板”,并獲得了國家專利。這項技術創新主要在于大膽利用當地滯銷石材作底板,用國外高品位石材作面板,既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滯銷低檔石材,又降低了進口石材的價格。利用該技術生產出來的超強復合板在北京石材市場深受歡迎,在全國石材市場同類產品中占比達80%以上。
——東榮超薄板技術。近年來,為抓住北京申奧成功,在京幾百家大型賓館升級改造的良機,通山縣石材集團開展了“為奧運添美色”創意活動,成功研制出了兩項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一是“東榮超薄板”,將使石材做到0.3-0.8厘米厚,主要用于高層建筑的墻面板,成本比過去下降了1/3,價格僅比地板磚略高,比進口合成石材價格低1/3。二是開發出了一種吸水性能好,“雨過即干”的環保石材,廣泛用于城市人行道和公園、花園路面。正是擁有了這些同行業中頂尖技術和產品,才使我縣的石材企業渡過了一次次危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和發展。
四、加強服務體系建設,著眼產業長遠發展
一是成立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管理管委會。由縣主要領導掛帥,從經濟商務局、開發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等部門抽調人員成立石材辦。組織制定全縣石材資源開發及石材工業園區建設規劃,負責招商引資、開發服務相關優惠政策的制訂落實。通過加強對石材開采及加工企業、工業園區開發和礦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優惠政策的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及技術的宣傳、咨詢和指導,行業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傳遞,組織開展新產品的開發研究和新技術的應用指導,石材資源開發項目的對外宣傳、推介、業務洽談和合同簽定等等,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二是由政府出面,組織成立地方石材工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協調功能,規范競爭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三是堅持“發揮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開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持續發展,效益優先”的原則,編制規劃,加強資源管理;同時提高了礦山企業準入門檻,進一步完善采礦權有償使用和流轉機制,全面推行采礦權公開拍賣,規范開采行為;運用稅費杠桿調節等方法,控制荒料毛板外銷,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加工增值。四是完善石材工業園內管理和服務機構和設施。通過加速園區和礦山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盡可能地完善相關產業服務功能,延伸產業鏈。如產品展示廳、產品檢測中心、技術咨詢服務機構、集團網站建設等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準備籌建華中最大的板材和荒料市場,以市場建設促進產業擴張和產品流通。目前,我縣石材工業園啟動不到三年,產業集群一些優勢特征就開始凸現,已經上了20多條生產線,園區一期從開始的動員客商入園變成了客商主動上門,園區廠房供不應求,二期工程也即將開工。
世界石材網 www.www.dechunwat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