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宋代大詩人陸游說過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對賞石特殊的審美觀。
自遠古女媧煉" runat="server" id="sitedescription" />
我國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風,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認的石癡;蘇東坡也有愛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無法比喻,遂刻石銘“豈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為賞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愛的奇石形硯臺“寶晉庵研山”;宋徽宗更是從眾多巧奪天工的奇石中精選出65只,依其形質,親躬御題,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則把米芾后裔米萬鐘因運資匱乏而放棄的一塊重達百噸的奇石青芝岫視為國寶,運到頤和園,不僅三題石銘,還題詩數首……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愛石、藏石、賞石作為高雅的藝術享受,也正為愈來愈多的社會各界人士所認同,并形成了一個逐漸擴大的賞石文化圈。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傳統的賞石文化更是得到發揚光大。全國奇石賞石愛好者從最初的5千余人發展到現在的300萬之眾,每年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國際國內奇石收藏展也吸引了眾多的目光,社會反響強烈。及至今日,愛石、藏石、賞石不僅成為一種新興文化時尚,更帶動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加上境內江河縱橫、山巒起伏,自然造就了豐盛的天然奇石資源。從傳統的昆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到現在的彩陶石、大化石、天鵝石、孔雀石、戈壁石、硅化木等,奇石的新石種不斷被發現,為天然奇石愛好者提供了廣泛的開拓空間。傳統的賞石也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
天然奇石自然生成,無須更不能加以人工雕刻。大多數石頭來自石友們爬山涉水尋覓得 之。從大自然采得之后,人們再根據石頭的造形、質地、花紋及顏色等,取其神韻,為其命名,并用優質木料打造而成的底座進行襯配,使之成為一件完美的收藏藝術品。
石友們常說:“石頭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珍貴而又最廉價的收藏品。”奇石愛好者們常常利用業余時間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采集奇石,待到空閑時間,面對擺放在家中的各色惟妙惟肖的奇石,心曠神怡,其樂無窮,并不禁由衷地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石是大千世界的縮影,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它是一部浩瀚的天書,記載了自然史的滄桑變故,社會史的波瀾沉浮,從中可以體味大自然的奧妙,洞察人類社會的真諦。
奇石,是永恒的、幽雅不俗的、有靈氣的,更有人說:“園林無石不美,家居無石不雅。”在中國大江南北,還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在眾多的愛石、藏石者的共同努力發掘下,藏石必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時尚。
世界石材網 www.www.dechunwat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