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該縣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系統工程,突出生態特色,發展現代農業,壯大鎮域經濟,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
圍繞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五蓮縣立足山區實際,突出生態文明特色,按照山區生態型、城郊社區型、特色產業型三種模式,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 該縣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全縣城鄉一體化規劃布局,層層編制了新農村建設規劃。縣財政撥出專款以獎代投,全縣100個縣直單位聯村共建,萬名機關干部聯戶幫扶,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該縣組織實施了“‘新百村’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兩大工程,加快推進100個試點村和30個示范村建設,并投入4000多萬元在全縣實施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全縣農村公路通村率達96%,自來水、有線電視、科普通村率均在85%以上。
建設新農村,農民增收是根本。五蓮縣堅持以現代理念引領農業、以現代技術改造農業、以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實施產業化、標準化、商品化戰略,五蓮縣強龍頭帶農戶,建基地創品牌,抓市場促流通,農業綜合效益大幅度提高。目前,全縣農字號龍頭企業達到117家、其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7家,帶動農戶14.8萬戶,創建國家級、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15個,40余種農產品通過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全縣主要農產品流通率達到80%以上。土生土長的農產品,不僅走進了上海、青島、濟南等國內大中城市的超市,還遠銷美、日、韓等20余個國家。
五蓮縣將鎮域經濟作為強壯新農村產業支撐的重要載體,堅持強鎮抓加快,弱鎮抓突破,突出工業主導,抓住招商引資關鍵,以城帶鄉、以工帶農,提升鎮域經濟發展水平。圍繞車輛制造、石材建材、紡織工藝品等六大主導產業,該縣對鎮域經濟發展進行統籌布局,引導鄉鎮發揮資源、產業優勢,借力支柱產業,壯大特色經濟,構筑起東部加工貿易區、中部城市經濟區、南部石材建材區、西部車輛配件區和北部生態食品加工區五大特色鎮域經濟板塊,初步形成了鎮鎮有產業、鄉鄉有特色、群龍共舞、充滿活力的鎮域經濟發展格局。今年前7個月,該縣實現鄉鎮地方財政收入6212萬元,同比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