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工業發展的根本途徑:改進加工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
[ 發布時間 : 2006-7-1 8:26:44 ] 瀏覽次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材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已經形成了開采,加工,養護等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過去石材工業的發展主要是解決量的矛盾,在市場的強勁拉動下,簡單的鋸,磨,切等落后傳統生產方法不斷擴張,導致產業結構低層次,分散化,產品深加工程度低,質量差,附加值低,效益低,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浪費能源和資源,與國外石材工業相比質量差,消耗高,效率低,經濟效益低卞,生態破壞嚴重,嚴重影響了我國石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石材工業的持續發展.如何在經濟全
球化的未來之路上走得更遠,在激烈競爭的國際石材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筆者認為,改進石材加工技術,提高我國石材產品附加值是我國石材工業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當前我國石材加工工業的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我國石材產業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石材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全國石材工業企業已發展到近3萬家,從業人員達550萬人,有些企業年加工板材能力可達50萬~100萬平方米,形成了以福建,廣東,山東為代表的數個石材大省,以廣東云浮,山東萊州,福建南安為代表的若千石材產業集群,以高時,環球,康力,冠魯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大中型石材企業和以北京西聯國際,閩南建材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的石材專業市場.中國石材產業結構已經由過去的大理石,花崗石,水磨石"三石"產業,發展為集機械;磨具,金剛石機具,石材雕刻,園林石,文化石等行業的綜合性產業.2004年,年銷售收入 500萬元以上的中國石材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29.7%;出口石材943萬噸,出口創匯16.7億美元,同比增長22.8%.今年1至5月,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中國石材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58.6億元,同比增長27.5%;出口石材459.4萬噸,出口創匯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2%.中國的石材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讓世界刮目相看.但要看到,我國不少石材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產品更新換代能力滯后,出現老產品多,新產品少,粗加
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及高附加值產品少的現象.據統計,我國石材行業初級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90%以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不到10%.中國名貴石材品種的加工工藝質量及其加工深度附加值還有待提高,大部分石材企業的加工板材出口競爭力不足,我國板材出口的比重不高,而且板材出口主要靠較低成本和價格贏得市場份額.我國的許多石材產品,主要還是"原"字號,或只經過簡單的初加工,而深加工,精力口工,系列加工的不多.大部分是技術含量低,低性能的石材.石材的抗壓和硬度,光澤度,耐酸堿耐
光照的性能較差,質感,手感和目測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絕大部分地區石材產品的加工增值不夠,附加值低,形成"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價格"的滯后局面.因此,進一步改進加工技術,擴大我國石材產品深加工的能力,提高石材產品附加值已迫在眉睫.當然,目
前用高新技術改造我國傳統石材產業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組織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較低,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石材產業的比重偏低.2004年,全國石材加工企業近3萬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中國石材企業總共實現銷售收入284億元,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屈指可數.據有關專家分析,我國石材工業的生產集中度明顯低于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其生產集中度不到11%.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我國石材企業中,中小企業占95%以上,中型企業占不到4%,大型和特大型企業寥若晨星;而名不見經傳的個體,私營,集體開采和加工企業多如牛毛.不到 4%的中型企業的產量也只占全部產量的 10%左右,絕大部分石材產品是由名不見經傳的"小,土,散,亂"的企業生產的.產業組織規模偏小,影響了規模經濟效益的形成,而產業生產集中度過低,則會影響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經營效率的提高,導致石材企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石材產業的比重偏低.二是現有石材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工藝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有專家透露,在我國所有石材加工業設備中,技術經濟性能比較先進的設備只占1/3,骨干企業主導產品達到90年代國際技術水平的僅占18%左右,半手工加工石材占較大比重,深加工和養護水平低.三是石材加工的關鍵技術還依賴進口.雖然石材機械工業具有一定規模,而且技術開發能力在不斷增強,但是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還依賴進口.目前我國的石材加工業,大部分采用國產石材加工設備進行生產,但還須進口國內尚不能生產關鍵技術設備或質量不過關的石材加工裝備,以提高產品質量的競爭力.目前,我國許多有條件的石材,加工企業已經引進了大量的國外生產線和技術裝備,整體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四是石材加工設備能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我國石材加工業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主要耗能設備能源效率低.由于在石材開采和加工中需要切,割,磨等工藝技術處理而消耗掉大量電能,同時由于石材體積大,重量大,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能源消耗.我國石材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目前,中國石材礦山的資源利用率低,大多數礦山荒料率低于50%,成為企業成本高,經濟效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五是更新改造資金不足,用于設備革新和開發,提高石材產品質量的投入明顯不足.六是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資源缺乏.知識經濟歸根到底是人才經濟,人才是石材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由于社會經濟水平欠發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石材行業出現高級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以及熟練技術工普遍缺乏的現象.
二,石材加工工業的發展方向與工藝技術裝備的改進
從上面的問題中可以看出,我國石材加工工業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工藝技術裝備落后而導致石材產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造成資源與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和石材性能低,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缺乏與高檔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果石材工藝技術裝備不能隨著石材加工工業的發展方向而改進,那么,石材工業就談不上大的發展.我們就從工藝技術裝備與石材加工工業的發展方向這個話題說起.眾所周知,在今天提倡綠色環保意識和提倡保護及合理利用地球礦產資源的現代化文明的社會里,石材作為地球上一種有限的礦產資源,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注,節約石材礦產資源——特別是稀,奇,特石材超薄型天然石材大板生產和使用,無疑是符合上述要求和發展趨勢的.石材產品向超薄板發展不僅可以節約和有效利用我國的名貴石材資源和進口的名貴石材,而且超薄板具有光澤度好,放射性低,吸水率均勻,抗腐蝕耐風化,強度大,抗沖擊性能好,堅實耐用,花色自然和抗污易清潔,重量輕,施工方便等優點.具體說來,超薄型天然石材的重量僅為普通板材的三分之一,從設計方面,可從建筑物整體的結構上減少混凝土和所用鋼材的用量,大幅度地降低建造成本;從施工方面考慮,產品在安裝時采用復合板干掛或采用石材專用膠粘貼均比普通板材用水泥沙漿粘貼和干掛具有用膠少,易操作,購買方便的優點,而且一人或少數幾個人就可完成,不僅可以降低原材料生產成本,還可節約施工工時70%以上,特別是直接粘貼,使用專用膠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隔離性,較好地解決了石材飾面因泛堿而造成的污染問題,從而也避免了因采用水泥沙漿粘貼而造成的石材水斑和白華現象的出現.還有,天然石材超薄板制成蜂窩板,鋁塑復合板,產品的抗壓強度為普通板材的3~5倍,具有平整度高,抗震性強,防火,隔音和隔熱效果好的特點.天然石材超薄板透光性好,借助燈光效果,可以將天然石材自然絢麗的紋理展現得淋漓盡至,賦予生活空間樸實自然,淡雅溫馨,高貴永恒和韻味深長的意境,可適用于地面,樓面,天棚和內外墻的裝飾施工,是辦公室,家庭和娛樂場的理想裝飾材料.如山東濟南的濟南青可達 100度以上.超薄板價格低是我國石材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的一個重要特點,不僅體現在我國內的勞動力低廉,而且石材荒料價格也較低,普通板材的價格更低.但是普通板材經過剖切后,增加的成本費用僅為:定厚費每平方米約10元,磨光費每平方米約5元(增加的另一面磨光),剖切費用每平方米5元,共計每平方米約20元,出售給復合板廠或建筑商每平方米可增加約200元以上,如果制成蜂窩板或鋁塑復合板,國內每平方米約900元左右.可見,超薄板的加工生產附加值較高,利潤空間較大,市場誘人,前景美好.超薄型天然石材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國,意大利,法國和德國批量生產,并廣泛地應用在各類建筑上.例如位于美國阿拉斯加使用超薄型石材的一個建筑,經過多年的惡劣環境,并承受過不止一次的大地震,目前仍安全使用,無任何異常;法國的新凱旋門用的是蜂窩板,上海的金茂大廈用的是德國的超薄板.當前世界石材工業的基本發展方向是: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節約資源型的超薄型的綠色環保石材產品發展.天然石材超薄板以其重量輕,花紋自然,堅固耐用等特點廣泛用于制作蜂窩復合板,鋁塑復合板和直接粘貼裝飾等而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綠色建材飾品.目前在國內已有常州,大連,廈門和山東等幾家企業正在生產超薄型天然石板材及其復合板,效益均很好.在國內,超薄復合板價格每平方米高達300美元,上海金茂大廈在裝飾超薄石材復合板時(含安裝費)每平方米近4000元.超薄石材的出現打破了世界石材產業一潭死水,改變了全球石材產業的發展格局,掀起了一場超薄石材革命.因此,我國石材加工工業要適應這一潮流,就必須改進我國石材加工的工藝和設備.石材產品的附加值的高低和石材設備與工藝的先進與否有很大的關系.據業內專家說,石材品質主要指石材的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包括吸水率,體積密度,干燥壓縮
強度,彎曲,強度,硬度和耐磨性指標,這些指標的高低反映著產品附加值的高低,同時更反映著石材設備與工藝的先進與否.目前,綜合看來,我國石材加工企業采用的加工工藝主要是:首先開采石材荒料,然后進行切割成毛板,再經過毛板磨光,最后切邊倒角制成成品
工程板.主要設備是橋式金剛石鋸石機,磨拋機和分切機等三大類.但是,要用這些傳統的機械設備與工藝來加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超薄型的綠色環保石材產品,困難還是很大.為此,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在整個石材行業掀起一場新技術革命才能適應超薄石材產業的發展,迎接超薄石材時代的到來.
三,關于改進加工技術提高我國石材產品附加值的建議
當然,改進加工技術是提高我國石材產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徑,是一場重大的技術革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是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所能做到的,它需要政府的支持,行業的引導和整個石材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為此,筆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堅持政府扶持,不斷推進技術創新.通過規范和明確政府部門在支持石材企業技術創新,市場導向和服務方面的職能,推動石材加工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應用,淘汰落后石材加工技術和工藝,完善石材加工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在資金上,通過貼意息,補助等方式扶持企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石材產業和進行加工技術創新.在機制上,加強組織,扶植和協調,制定一整套技術扶持政策,推動石材企業加快傳統石材產業的改造和升級.要逐步建立市場主導機制.要建立企業科技開發投入機制.要建立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政策機制.繼續增加科技三項費用支出,增加對制約石材產品質量的關鍵技術開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重大專利項目實施,重點實驗建設等投入.要重獎技改先進石材企業.要在鼓勵技術引進的同時,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改造和提高.石材協會和科研機構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咨詢服務,幫助中小石材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二是狠抓科技投入,建立以石材企業為主體的石材加工技術創新體系.石材企業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石材產業的主體,要通過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幫助石材企業建立起不斷追求石材加工技術進步的創新機制,進而使他們成為石材行業科技投入,科研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大中型石材企業都要建立技術中心或研究開發中心,抓住對石材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核心技術,在關鍵技術和前瞻性技術方面,集中力量開展應用研究和創新研究,推進石材產業發展.中小石材企業也要建立自己的技術依托,尤其是要通過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聯合合作,加強對先進適用技術的吸收和運用.進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體制改革,著重構建面向市場,面向石材企業進行研究開發的機制,積極探索科研院所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的路子. 三是緊緊抓住技術裝備更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等關鍵環節,盡快改變傳統石材工業以中低檔加工為主的現狀,推進傳統石材產業的信息化進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加快高技術提升傳統石材產業的主要途徑.而軟件產業是信息化的核心和靈魂,是維持和增強產業競爭力的基礎.用軟件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從整體上促進我國石材產業向質量型,效益型方向發展.用電子信息技術提升裝備石材工業,以數控石材機械,重要基礎件為重點,增強割,磨和切等重大裝備的開發能力,推進機電一體化.通過開發和應用石材加工新工藝,新流程,可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石材工業的集約生產,提高資源使用率和技術水平.同時,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先進制造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應用于石材企業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全程實現產品設計數字化,企業生產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從而整體推進傳統石材產業的信息化進程. 四是加快石材行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步伐,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要積極創造條件,以優惠的待遇吸引國內外高科技人才和企業家來石材產區和加工基地創業,吸引高科技人才投身于石材行業的工藝,設備等研究,通過科技帶動一方石材產業的發展.石材企業要培育高素質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加強與大專院校的合作,對現有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要留住現有人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增強技術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要創辦石材技工學校和石材職業技術學院,加強石材行業的職業技術教育,強化技術培訓,提高石材技工的業務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石材技工隊伍.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