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越南建材市場正逢“黃金期”
[ 發布時間 : 2006-6-3 8:25:17 ] 瀏覽次數:
作為東盟“新秀”的越南,其經濟正進入快速增長期,房建、公路、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斷上馬,居民私人住宅建設也出現了新一輪的熱潮,但因工業基礎較差和研發水平較低等原因,越南建材市場的高端產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廣西社科院東盟問題專家古小松博士認為,我國企業生產的鋼筋、水泥和建筑陶瓷等產品具有相當的價格優勢和質量優勢,開拓越南建材市場正處于“黃金期”。
越南經濟步入“快車道”
建材需求面臨“饑渴癥”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越南經濟逐漸進入了快速增長的軌道,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8%。亞行預計,越南未來將成為亞洲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目前,越南正加大對公路、鐵路和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主要城市的居民住宅的改造力度。越南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越南對基礎設施和建筑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2003年為100億美元,2004年為115億美元,2005年為143億美元,預計2006年將達165億美元,年均增長16%;2005年越南對房屋建設和改造的投入約為31億美元,預計2006至2010年期間每年將達44億美元。
建筑市場的興旺給越南建材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越南建設部稱,本國的建筑材料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發展,每年17%的增長速度使越南進入了世界建材快速發展國家的行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越南國內有較大規模的建材企業300家左右,但這些企業投資分散,生產工藝落后,產品研發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普遍較弱,越南建材市場的高端產品依然需要進口才能滿足需求。從2001年開始,中國企業生產的涂料、天然石材、高級木地板、高級潔具、廚具、密封材料、建筑五金、消防器材和材料等物資源源不斷進入了越南市場。
建材出口具備“天時、地利”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為中國建材企業開拓東盟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契機。2004年11月29日簽署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定》規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實施降稅的產品和少量敏感產品外,雙方將對其他約7000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降稅。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等四個東盟新成員國將于2015年與中國實現自由貿易。
古小松認為,建材業是我國目前最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之一。隨著去年7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的啟動,我國建材產業對越南和其它東盟國家的出口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東盟前沿地帶將成為建材產品的最佳集散地。越南貿易部阮文歷博士說,中國有兩個省份與越南有著共同的邊界線——廣西和云南,它們被普遍視為中國與越南、乃至與東盟國家開展貿易的“大門”。公路、鐵路和水路直接與越南相通、而且可以通過越南與其它東盟國家相連的廣西,在貿易方面的地緣優勢更為突出。
中越跨國建材市場應運而生
記者從日前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國際建材交易中心”專場推介會上獲悉,地處西南邊陲的國家一類口岸城市廣西東興市將建起一個集建材交易、物流配送于一體的中越跨國“旗艦型”建材市場。
據東興市政府官員介紹,中國東盟國際建材交易中心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項目開發預計投入資金12億元人民幣,是集建材飾材經營、商務場所、物流等多種物業配套為一體的大型專業建材市場。
東興市是廣西乃至中國通往越南以及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興市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邊貿優勢,在構建中國與東盟經濟互動平臺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過去五年里實現邊境貿易成交額達到90多億元人民幣,口岸出入境人數超過1200萬人次,東興口岸成為我國陸地第三大口岸。
廣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堅認為,在海路和陸路運輸都非常便利的東興構建“旗艦型”建材市場,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貨物的運輸成本,為中國建材企業開拓東盟市場贏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將正在快速崛起的北部灣市場和潛力巨大的越南市場連接在一起,為中國建材企業利用好兩個市場提供交易平臺。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