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工工業,受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最好的荒料不能在印度加工。因為要獲得高收益,出口荒料就很冒險。所以加工企業要買到配備每臺設備的某種花色的花崗巖荒料是非常困難的。印度的沒有瑕疵,大塊的最佳荒料都優先出口。這樣加工企業就只能使用小塊的荒料,小塊的荒料加工起來浪費大,成本高,因此他們成品的售價就很高。所以印度成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事實是,印度成品的價格沒有辦法和那些進口印度同樣的花色荒料在自己國家加工再出售的產品競爭。為保證本土加工企業能使用國內最好的大塊荒料,納稅低于80HHC的企業就徹底導向出口。同時,政府可以規定本土的礦山向國內的加工企業提供的最低荒料數量,規定為礦山出口交易額的25%,這樣來彌補減少的稅收,提高加工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荒料的生產量增長鋪就了新加工企業的成長之路。印度政府和整個行業的統一目標就是要增強自己的加工能力獲得更多的附加值。
目前,印度的基礎設施功能貧乏,遠不能滿足印度石材工業的增長需求。比如道路,鐵路,供電,供水系統都需要改善。
在印度,把石料從礦山運送到港口,或者把集裝箱從工廠運送到港口非常困難,非常不方便。礦山能用的運輸道路依然不發達,它們限制石料的大小和運送。甚至,在公路上,卡車都不能暢通無阻的運送石料。印度石材工業的緩慢發展可以歸罪于這兩方面:沒有寬敞暢通的公路,不能降低運送時間;沒有安全運送保障。鐵路系統則可以負責運送荒料和集裝箱到港口,這樣可以輸送大量的荒料,緩解公路的運輸阻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