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機器人堪與鐵機器人媲美。
落后工具、工藝須淘汰
據統計,廈門地區有專業石材進出口企業500多家,周邊4000多家企業常年直接從廈門采購石材或出口石材,長年在廈門港進出口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石材達100多種,幾乎囊括了世界上盛產石材地區的品種。
陳維振認為,廈門石材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品種集群和產業鏈的完整,以及閩南地區深厚的石文化積淀,再加上港口優勢,集聚效應已經形成。事實上,中國石材工業的發展就是以廈門為中心向西向北輻射延伸,全國各地的石材領域都有福建人拓荒的身影。毫無疑問,廈門是中國石材行業的發動機。
陳維振說:“雖然產業部分會向上海等地轉移,但從未來發展看,廈門作為石材工業中心的地位仍將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它作為區域集散地的角色?!?
此前,廈門市石材商會會長許榮旗更是表示,廈門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石材工貿中心。他說,眼下廈門石材業大規模企業少,而且企業以貿易型為主,掌握的技術少,而隨著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和物流配送的進步,單純貿易服務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所以廈門石材期待著“兩步走”:第一步邁向世界石材加工中心,第二步邁向世界石材工貿中心。
不過,陳維振也提醒,除了行業普遍的資源威脅和低價無序競爭之外,廈門石材行業還面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以加工大理石的磨機為例,意大利企業早已用上價值300萬元人民幣的自動磨機,而廈門企業還只用得起價值一兩萬元的手磨機,這是裝備的差別。表現在工藝上,意大利產的大理石塊已經實現了“無縫連接”,而我們的產品縫隙較大,相形之下顯得粗糙。
裝備升級得超前10年
石龍雕柱“頂天立地”。
另據了解,從去年以來,閩南石材加工企業普遍出現了勞工荒。在南安、崇武一帶的工廠,80%以上受到用工不足的困擾。在這種背景下,用機器升級來替代人力,已是十分迫切。不過昂貴的先進機器,卻讓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廈門石材業望之興嘆。這反過來又使得國內產品的工藝在與國外產品相比時,處于下風。
為此,旭東石材的王炯煜主張要以超前5至10年的眼光來升級廈門石材業的裝備,否則將不可避免地要付出轉型的代價。然而,在整體地位仍有待提高的石材行業,普遍缺乏金融系統的支持,這又談何容易?
一些不確定因素有時也會成為行業的陰影。業界耳熟能詳的“603事件”,就是由于采礦安全事故,導致晉江的礦山被叫停。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有存貨的話,大量使用603的歐盟議會大廈工程就要推遲3個月竣工。這種事一旦發生,毫無疑問將砸了閩南石材業多年苦心孤詣建立起來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