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院信息咨詢中心專家曾瀾介紹,青藏鐵路建設將改善西藏礦業發展的條件,必將促進西藏與內地(首先是與西北地區)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系,為西藏豐富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工業化創造新的發展環境。
據資料顯示,地處全球三個重要的成礦帶的西藏,具有很好的成礦條件,截至2005年,西藏已經發現的礦種達101種,發現礦產地1858處,各類物化探異點1300個,探明儲量的礦床132個,其中能源礦產25個,金屬礦產33個,非金屬礦產37個,地熱資源4個,礦泉水資源11個;已探明礦床規模達到大型的22個,中型25個,小型48個,礦點37個。這其中鉻、銅、鐵、硼、黃金等礦產資源,不僅是目前我國短缺的礦種,同時也是今后我國上述礦產的重要后備基地。在已經發現的礦產中,西藏有17種礦產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9位。其中,鉻、高溫地熱、工藝水晶和剛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銅礦和火山灰儲量位居全國第二,菱鎂礦儲量居全國第三,稀有礦種硼、自然硫和云母儲量位居全國第四,砷礦儲量居全國第五,陶瓷土儲量居第六,石膏儲量居第七,泥炭和晶質石磨儲量居第八,銻和重晶石儲量居全國第九。
由于西藏全面系統的礦產普查尚未開展,特別是具有資源優勢的鹽湖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的地質工作尚屬空白,該區礦產實際資源狀況尚不清晰,此外西藏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首先,礦產資源地質勘探和開發水平很低。除少數礦區之外,西藏礦產地質勘查程度低,做過地質工作的礦山不到已發現礦產地的1%。現有開采礦山中也只有15%做過地質工作,僅10%的礦山企業開采的地質儲量經過礦產儲量部門評估。截至2005年,西藏有探明儲量的礦床只有132個,從事礦產資源開發的礦山企業99個,除羅布薩鉻鐵礦達到中型之外,全部屬于小型礦山。
其次,西藏對礦產開發管理薄弱,多數礦山屬于盲目投資建設、盲目開采,采礦方式原始,采礦工藝落后,大多露天開采零星分散礦產,而且只采富礦,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由此導致對環境的嚴重破壞。西藏總體上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礦產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投入高。
第三,由于受交通、能源制約,許多礦產資源難以開發或開發成本很高。青藏鐵路建設將有利于改善藏西北和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一江兩河”地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顯而易見,鐵路建設和開通之初(估計到2010年以前),通過鐵路建設將刺激沿線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其中有的影響已經顯現,主要包括:
首先,鐵路建設直接需要的石料、石材和建材等非金屬開采業將加速增長,并且直接帶動水泥工業發展。這種作用已經表現在近兩年來西藏非金屬礦產產量增長和水泥工業快速發展方面,對2003年西藏第二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做出了貢獻。沿途一些高附加值礦產的開發利用將加速增長,資源和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這種作用業已出現,如砂金開采的加速增長和帶來的環境問題。
鐵路通車后10-15年間,即2020年以前,通過地區內外與青藏鐵路配套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西藏與西南、西北之間規模化的交通通道,帶動包括西藏東部特大型玉龍銅礦在內的西藏礦產資源的全面開發利用,初步形成具有高原區域特征的礦業體系和相關的基礎工業體系,帶動西藏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
2006年西藏自治區“兩會”期間,很多政協委員提出西藏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首先要加強政府對礦產開發企業的管理力度;其次要杜絕小型盲目開采企業進入西藏;最后政府應該制定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鼓勵大型企業進入西藏參與礦產開發。從目前情況來看,鐵路通車后的10-15年之間,將會有大量內地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實力較為雄厚的私營企業進入西藏投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這樣可有效地解決目前西藏礦產資源開發所面臨的小型企業無頭緒、盲目開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