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安裝之濕裝技法
[ 發布時間 : 2006-1-20 9:00:24 ] 瀏覽次數:
濕裝――水泥加海沙加水濕和而成砂漿,來安裝云石地臺及墻身便是濕裝。
早在三十年代,"片裝"云石的唯一產地是意大利,當云石進口到香港,安裝云石的"濕裝"技術也同時期引進,用進口貨加上外國技術,當然要采用外國的材料-"水泥"(以前水泥是歐洲產品,所以又叫英泥或紅毛泥。) 砂漿加入碎石粒便成混凝土,這是現代建筑的主要原材料,用砂漿來安裝云石地臺墻身,將石板背后的空間填滿,作用是: (一)可以抵抗外來的碰撞力; (二)可以防止云石移動、走位、爆肚等。
初期該技法可以說是唯一有效的安裝方法,因為砂漿是十分堅硬,其次又無其他更有效的安裝方法,這種舊式安裝一直廣泛地使用,但手藝隨著時代的演變,令安裝的效果每況愈下,直至今天,濕裝雖并非失傳,但由細工變粗工、由慢變快,工人的素質下降,這種改變是因為云石的價格每年快速地下降,由貴族用料變成中上家庭的裝飾品,其次是城市建筑的迅速起飛,慢工出細貨變成絕響。
如今用濕裝來安裝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水清、發白、發黃、發銹,原因是工人粗心大意、手藝不精、又偷工減料等。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及加強安全性,以下幾項建議供參考: 砂漿跟面漿或泥漿需要推打,將空氣搓出來,密度便會高,粘力提升,如將砂漿或泥漿攪拌太久,水泥份子的拉力便會分隔,粘力便會減少,將水混合水泥叫開漿,水份太多,停留太長,水泥的份子會沉淀,表層又稀又薄,全無功能。沙和水泥的份量是三比一,水多沙少都會影響泥漿的功能。
首先我們要了解現時安裝云石的弊病: 沙與水泥的比例不足,導致混凝土的密度減低,有多余的空間給水份儲存;開漿太稀變漿水,當漿水加在干濕泥上,稀稀的漿水淋在干濕沙上將少量的水泥粉由上層沖向下層,當沙漿干涸后,上層不但不結實,還會儲存水份,水份連同鹽份或鐵銹或石灰化成水氣,透過石材的微孔透出石面,部份雜質留在石材的微孔內,變成銹漬、發白、發黃等等。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用合比例的沙混和水泥整平地臺,叫"干濕泥底"。安放石板前,先在石板背后涂上一層厚厚的純水泥漿,俗稱"泥油",再用稀一些的泥漿水適量地淋上干濕泥土,才安放在固定的地臺上,泥油在石板的背部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泥油可以混和石底的石粉和塵灰,以防石粉將砂漿分隔; 二、泥油與砂漿有直接接觸,并加強雙面的粘貼力; 三、厚厚的純泥油干水后會產生一層薄的純泥層,密度比石板還要高,它將大部份的水氣與石板分隔,起了部份防水功能,阻擋雜質由內向外排出,安裝云石墻身跟地臺是一樣的,需要用泥油涂底,作用如同上述,加強雙面粘合力及有少量防水功能,足夠抵擋雜質侵入。
問:濕裝云石加上泥油涂石底,是否不需要涂防水劑。
答:云石防水有御防和保護的功效,涂上了防水劑,可以御防不可估計的意外,如因工人粗心大意的工序而導致的云石后遺癥(如起水漬等),并可以保護外來入侵的污染物,尤其是對低密度的石材。石底涂泥油雖有少量防水效果,但涂防水劑始終對石材起了一個絕對的內外防護作用。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