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工業行業如何推進 綠色制造
[ 發布時間 : 2006-11-15 9:03:06 ] 瀏覽次數:
近日,《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正式發布,《決定》對加快機械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將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有關專家分析說,《決定》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低技術機械制造將進一步受到控制,相關項目的立項審查也將更加嚴格。而另一方面,具有節能技術的機械產品將被快速推向市場。而在此前,整個機械工業市場的節能狀況并不樂觀。
綠色制造悄然興起
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從生產到最終形成銷售,節能降耗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國外一些先進的工程機械廠商卻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為用戶提供幾乎“從頭到腳”的服務。而這些服務的基礎就是機械的性能。所幸的是,2006年初,環保型機械的呼聲已經開始廣泛響起。
來自商務部的一份資料詳細解釋了機械工業的節能途徑:工程機械的生產成本除了原材料、零部件外主要是生產過程中的電、水、氣的消耗和人工成本。節能、降耗的目標也就相應明顯。就是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電、水、氣的消耗,并把產生的熱量等副產品加以利用。
從目前的節能技術和產品來看,國內在上述方面已經比較成熟。除了變頻技術節電外,更有先進的利用節能電抗技術對電力系統進行優化處理。水處理一方面以循環利用為手段,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水的溫度已經氣候的因素考慮水保暖,冰畜冷等特殊功效的運用。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氣”,一方面回收處理,使循環燃燒;另一方面經過凈化的部分,可用于供熱系統,省去這個部分需要花費的電能。
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朱森第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機械工業自身耗能的降低,最主要的是推行綠色制造。
正處于初始階段的綠色制造,提出了綜合考慮環境因素和資源利用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通過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工藝、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回收等使機械工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傳統制造和綠色制造的最大區別就是傳統制造只是根據市場信息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而其余考慮較少。綠色制造則通過綠色生產過程生產出綠色產品,產品使用完以后再通過綠色處理后加以回收利用。同時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達到最高。目前已經頒布的ISO14000國際環保標準更為綠色制造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
朱森第認為,推進綠色制造應抓好兩項工作。一是繼續淘汰高耗能、落后的機械設備。要強制更新,強制更換。而且要限定時間,采取果斷措施。二是完善節能標準工作。應該在原來標準的基礎上,增加有關能源的使用標準、能效標準,達不到標準,不能銷售。
但上面講述的只是部分節能措施。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看,工程機械不得不改造、不節能,與其被動改變,不如應時變化發展綠色制造。現在的機械工業要求的就是“節能”、安于現狀的機械工業企業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