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和:“中國石材之鄉”
[ 發布時間 : 2005-5-28 16:52:05 ] 瀏覽次數:
永和,地處福建著名僑鄉新型城市晉江市中南部。全鎮土地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6.7萬人,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達4萬多人。2003年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石材之鄉"榮譽稱號;2004年被上海市經濟委員會綜合規劃室授予"2003上海石材市場十大供應基地"稱號。
早在1500多年前當地居民就開始利用石材建房造橋、加工雕刻以及制造各種生產工具,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稱的安平橋(俗稱五里橋)所用的材料就有永和的石材。改革開放以來,永和石材產業迅猛發展,礦山開采從最初簡陋的原始開采逐步發展成為運用現代先進技術的開采,石材加工從最初的人工加工發展成為使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石材營銷從最初的出賣荒料發展成石材深加工以及運輸營銷一體化的生產體系。永和鎮石材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不斷發展壯大,石材產業呈現出生產能力強、品種多樣、品質優良的良好態勢,2004年,全鎮石材業產值11.1億元,占全鎮工業產值30.1%,石材出口創匯達5000萬美元,創稅利約3億元,石材業從業人數達2萬多人,石材產業已成為永和鎮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永和鎮認真貫徹"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精神,以符合開采條件的礦區為示范,引導礦山開采企業實行股份合作,推進聯合承包集約開采;全鎮現有礦山開采和石材加工企業600多家,年開采量180萬立方米;礦山開采企業由原來"小、亂、雜"逐步形成大規模、大聯合,產量和價格由原來的"量大價低"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礦山開采秩序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
永和鎮現有的各類石材加工企業,年產各種規格板材1500萬平方米,各種異型石材制品110多萬件,普通板材、異形板材、碑石制品、石雕工藝一應俱全,且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從普通板材、火燒板到超大、超薄板,從石雕工藝品到磨光燈籠等等,石材產品質量不斷上水平、上檔次。如華寶石業公司通過技術創新,首創全國西班牙云石燈罩,填補我國市場空白,榮獲國家建設部"質量金獎"。華星公司生產出0.5cm新型超薄板等等。華寶石業公司董事長林樹煙還因其公司生產出多項獨創產品而被業界譽為"臺面之父"。全鎮已有11家石材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22家企業獲得產品質量認證證書,多種產品獲省部級名牌產品稱號。1999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永和石業總公司"質量榮譽單位"。
永和鎮石材礦產資源蘊藏豐富,目前已探明花崗巖儲量達1.8億立方米以上,是福建省乃至全國主要石材產區之一,也是福建省主要的石料出口基地。永和花崗巖質地堅韌、外觀鮮亮、光澤多彩、耐酸堿、抗風化、不褪色,經放射性測試,巖石放射性照射量率低,屬符合國家標準使用范圍不受限制的產品。特別是"巴厝白"(G3503,外貿編號603#),"內厝白"(G3533,外貿編號633#)系標準正礦,1998年榮獲"中國名優特石材品種"稱號,是高檔建筑的理想裝飾材料,并以其價廉物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國內外石材市場份額中位居首位。
永和是最早加工出口石制品的地區之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搶抓中國向世界開放的大好時機,將永和石材推向世界。經過20多年的對外貿易,永和石材及各種石制品已由最初出口到韓國和日本,發展到現在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韓國、美國、歐洲、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也由原來原始荒料為主,發展到現在各種型號板材、石雕、墓碑、燈具、異形石等30多個品種;出口方式從原來單純由外貿公司提供訂單,通過外貿公司出口,發展到現在石材加工企業自行經營出口權;營銷方式由原來通過參加國內外各種展銷會、交易會,招攬客戶現場訂貨,發展到現在的網上營銷、網上貿易、網上訂貨。
為鞏固和發展永和石材在國內外的市場份額,永和鎮黨委、政府1998年就規劃建設了石業高科技工業園,發揮其鄰近花崗巖礦區優勢,建設了晉江(中國)石材貿易市場,市場占地21公頃,經泉州市批準成為泉州市重點專業市場,首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該市場以經營石材產品(成品、半成品)、石雕制品及石材加工機械為主,其它建筑材料為輔,工貿結合,是集石材、裝飾材料與展覽營銷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散地。
為推動石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做強、做大石材產業,永和鎮黨委、政府以"中國石材之鄉"的榮譽為動力,發揚永和人"赤土埔上的松柏"般堅韌不拔的精神,搶抓發展先機,增強經濟發展后勁,以發展石材支柱產業為重點,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質量的提高,推動制造業中心重鎮的形成,建設富有現代化氣息的僑鄉新型工業城鎮。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