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石材打響“海峽牌”
[ 發布時間 : 2005-5-21 16:49:43 ] 瀏覽次數:
5月18日,國際石材發展論壇在南安水頭鎮閩南建材第一市場舉行。
石材加工是我省傳統工業,石材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今后,我省尤其是閩南石材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呢?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經偉的主題報告,在我省石材企業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專家:實施“臨海戰略”
郭副會長說,經過“自然演進”到“自覺推進”的循序漸進,我省已形成了泉州、廈門、漳州三大區域的閩南石材產業集群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產業集群區。2004年,閩南石材總產值達258億元,出口8.5億美元,約占全省石材產值及出口的80%。作為“中國建材之鄉”的南安,更是引領了閩南石材產業集群區域的“龍頭”。
郭副會長建議,今后閩南石材業必須立足于打好“海峽牌”,以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契機,在閩南區域建造世界最大的石材產業集群,用3至5年時間在閩南石材產業集群中培育3-5個產值超100億的石材工業園區,扶持10個產值超10億元的石材企業和3-5個大型跨國集團公司。同時,必須以閩南區域為重點,建立石材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企業:抓住關稅下調機會
水頭鎮一大型石材企業負責人呂先生認為,郭副會長闡述的“臨海戰略”,將給南安石材產業的發展帶來無限商機。他說,南安地處海峽西岸,石材業及其配套產業完整,已形成區域集群,物流體系健全,參與閩南石材產業集群建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必須搶抓這一“黃金期”,并以北京和“長三角”為輻射載體,拓展國內外石材市場。
“瞅準關稅下調之機,擴大荒料石進口額。”南安一經營進口荒料石的企業主王先生說。據他介紹,從2005年1月1日起,我國石材荒料進口關稅由原來的4%下降到1%。南安所需荒料石大部分是從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挪威、印度等國家進口,關稅下調惠及石材企業,企業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擴大石材荒料的進口量,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在國際石材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