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傳勝:大力規范整頓我國石材礦產
[ 發布時間 : 2005-12-4 10:47:05 ] 瀏覽次數:
十六屆五中全會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前,國務院也發出了《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作為礦產資源開發的方面軍,國資委屬下的石材工業協會,是如何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和管理工作呢?
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會長鄒傳勝介紹說,我國石材工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從資源開發到產品應用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石材工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也顯著提高。去年,我國石材的開采、加工、消費量以及國際貿易量和國際貿易額都已上升到世界首位,石材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的建設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國石材加工業和開采業總的產品銷售收入達372億元,利潤總額26億元,出口創匯24.31億美元,都比上一年有兩位數的增長。今年到9月末為止,由國家統計局統計的1273個建筑用石的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是287億元,同比增長了33.84%;利潤總額18.5億元,同比增長了24.52%。鄒傳勝指出,在肯定我國石材業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不足。石材開采業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等方面的問題還是非常明顯的:就目前石材開采業而言,無證開采、亂采濫挖、越界開采等違法現象在每個省、市都有存在,礦山分散、管理混亂,環境破壞嚴重也已經到了非整頓不可的地步。開采工藝落后、機械化程度低、荒料率偏低、荒料質量和規格差、資源浪費嚴重也都是亟待規范和解決的問題。
談到無證開采鄒會長認為,從石材協會已經調查的區域來看,大約有1/5的小礦山是在沒有取得合法的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開采。違法開采直接損害了國家利益,損害了合法開采企業的利益,在市場上形成不平等競爭,擾亂了資源開發秩序,也擾亂了市場秩序。這是問題之一。
此外,我國石材開采大多采用露天開采,開采過程中對地形地貌、地表土壤、森林植被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礦區周邊環境的破壞造成洪水的泛濫。泥石流等等災害,礦區周邊居民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同時,多年形成的石材礦山"小、土、散、亂"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小規格荒料生產、年產1000立方米以下小規模礦山占全國石材礦山大多數,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十分嚴重,荒料產品也缺乏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在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時,鄒會長指出,首先是歷史原因。石材業是手工作坊式生產,歷史流傳下來的這種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其次是由于投資主體多元化。民營企業的增加,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急于把礦產資源轉變成資本,忽視了規范和科學的礦山開發管理。三是對石材開采的理念和認識及現行管理存在偏差。目前的管理體制中,把裝飾石材和建筑石料放在同一類產品當中進行管理,這也是造成石材礦山管理存在問題的一個原因。四是石材礦山開采的技術規范不完備。
鄒傳勝說,石材行業要貫徹國務院《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文件的精神,從規范入手,制定規范。具體講要把石材和其它的建筑石料區分管理,修改石材礦山規模劃分等級的標準。中國石材協會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區分石材與石料的管理后,修改石材礦山等級劃分標準,使之更符合石材業的實際。在修改標準的基礎上,加強采礦許可證的管理,能夠適應礦山標準劃分后的要求,使得石材礦山企業,能夠取得長期穩定的采礦許可。
針對礦山市場整頓,經民政部批準成立了石材礦山資源委員會,組織和調動行業內的技術力量,整合行業內的技術資源,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更好為行業服務,為礦山企業服務,為礦山企業排憂解難。礦山資源專業委員會,實行地質、設計、研究、生產有機結合,研究國內石材開采業存在的問題,探索解決的方案,將在擴大國內石材資源儲量,編制石材資源開發規劃,推廣先進的開采技術和礦山管理經驗,提高石材資源利用和綜合利用水平,減少資源浪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全面提高我國石材開采業水平,提升我國石材工業的國際地位,推動我國石材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把石材工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