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民間藝術蕭山石雕藝術館即將開館
[ 發布時間 : 2004-9-22 15:39:32 ] 瀏覽次數:
在一塊未經打磨的石頭上,雕琢出的或是活靈活現的人物造型,或是線條優美的吉祥物,方寸之地人、物神情兼備,栩栩如生。近日公布的“第一批杭州市民族民間藝術保護項目”名單中,久負盛名的蕭山石雕藝術名列11個項目之首。
本月蕭山石雕藝術的保護工作又有新進展。集中了500多件石雕作品的蕭山石雕藝術館將于9月25日開館。這將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石雕館之一,而且此舉也使得蕭山石雕藝術在市場化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珍粟紅石蕭山獨有
石雕藝術之所以在蕭山得到很好的傳承,就不能不提蕭山獨有的珍粟紅石。據了解,用于石雕的名石諸如浙江青田石、福建壽山石、昌化雞血石等,而蕭山珍粟紅石很長時間不為所識。
這種質地凝練、色澤暗紅如醬的石頭,僅現身于蕭山區河上鎮偉民村西山上。據了解,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包括書法大家沙孟海在內的大師們,專門下鄉驗明該石頭的“身世”:這種石頭形成于7億年前,為目前所有印石中形成年代最久遠的石材。
上世紀70年代,青田石雕大師曾用蕭山珍粟紅石雕刻的作品,作為國禮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和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
石雕藝人散布民間
蕭山民間蘊藏著多位石雕藝術家,僅河上鎮就有四五位石雕藝人。但這些民間藝術家多隱身于民間鄉村角落,石雕藝術也處于一種自娛自樂、自產自銷的現狀。如石雕藝人葉瑞堂和王泉元,雖以石雕手藝維生,但創作的作品大部分被民間工藝愛好者所收藏,自己保留的很少。他們在自己家里設一間工作室,影響并不廣。
今年年初,杭州日報報道了蕭山區石雕大師高關梧去世的消息。高關梧雖然創作了許多價值不菲的作品,但極少出售,在他生命垂危之際還要向社會發出救援呼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民間工藝品要讓大眾認識,要走上市場,否則再好的東西也只能放在家里。對于這一點,蕭山文化界開始了深層次的思考。
讓石頭養活石雕館
去年,蕭山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和《關于建設文化強區的若干意見》,這為民間工藝市場化運作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繼3月28日蕭山成立杭州天石微雕藝術館之后,蕭山石雕藝術館也將于本月25日開館迎客。
該館由書畫收藏愛好者徐堯林個人投資數十萬元創辦而成,集中展示了用珍粟紅石材雕刻而成的500余件石雕藝術品。據了解,籌備中的石雕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該館15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區建設局無償提供;當地文體局適時地為他搭建了展示開發成果的平臺,在區第二屆文化藝術節上,專門設立了個人“珍粟紅”藝術作品展。
徐堯林表示,“讓石頭養活石雕館”是他經營該館的理念。除了現有石雕作品,他還打算開發一些新的石雕作品。如根據市場需要,正在開發約半厘米厚的“石頭名片”,上有人物頭像、頭銜、座右銘等,形狀可自定。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