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創意上視野上不夠開闊 武漢難覓標志性城雕
創意上視野上不夠開闊 武漢難覓標志性城雕
[ 發布時間 : 2004-6-30 14:54:06 ] 瀏覽次數:
初來武漢的外地游客,走遍武漢三鎮后,很難找到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能夠代表武漢特色的標志性城市雕塑。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武漢地方作品評選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武漢城雕建設發展太慢,目前難以找到能夠代表大武漢的標志性城市雕塑。
武漢城市雕塑興起于1998年,最早為石雕“林祥謙”“黃鶴歸來”,后來發展為金屬鑄造,現在多為石材青銅雕塑,目前,全市有大小雕塑400多座。武漢市園林雕塑院院長賈開年介紹說,武漢市的城雕比較注重表現地方民俗,強調雕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作品材質也從厚重的水泥、花崗巖轉變為鈦質、不銹鋼等新型材料,但都以小體積、應景性的為主,超過10米的雕塑不多,幾乎沒有一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型城雕。
武漢市園林局原總工程師陳昌認為,反映民風是武漢城雕的優勢,但是與全國其他大城市相比,武漢寫實的城雕居多,缺乏令人震撼的大型雕塑,尤其在創意上視野上還不夠開闊。
湖北省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所長孫紹群表示,上海、西安等城市都已經把城市雕塑建設列入城市規劃中,武漢也應當加快城市雕塑的發展步伐,但發展城市雕塑也不能“趕鴨子上架”,急于求成。他認為,首先應弄清楚有哪些文化、事件、歷史人物要體現,然后通過全市系統的規劃,建設出一批好的雕塑。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