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金不收也罷
[ 發布時間 : 2004-12-4 16:02:17 ] 瀏覽次數:
為了進一步規范石材行業進口貿易活動,上海海關前不久制定并實施了一項針對石材進口的關稅保證金措施。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進口石材荒料及板材實行較低稅率(3%-4%),而其他系列(6800系列)均是高于至少12%的稅率。個別企業為謀取更多利潤,采取不正當手段瞞報品名編號,致使國家蒙受損失。針對這種情況,上海海關從今年5月起開始施行石材進口關稅保證金措施,即進口石材的企業必須將多出正常進口石材關稅及增值稅的50%款存在海關處,以防止少數企業偷漏稅款現象的發生。
這一制定實施后,引起了上海石材人士的不滿,他們表示,上海海關由個別現象就推斷上海石材進口商普遍存在這種瞞漏報現象太武斷,新的政策對他們帶來了明顯壓力,一些進口規模較大的企業,在兩個月里,被押壓了300-400萬元,缺少了流動資金,讓公司雪上加霜。致使上海海關跟上海石材業主們陷入了交鋒狀態。最后,還是由上海石材協會出面跟海關交涉,所幸的是,經過雙放的不斷取證和努力,上海海關已經取消了針對石材進口的關稅保證金。
雖然事件風波已經平息,但仍在國內至國際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一事件對整個石材行業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而且事實上已經涉及到了國際礦山、運輸、國內建筑市場,并引起國外使館和政府的關注,與協會有密切聯系的巴西、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埃及、印度等國協會都已來電來函問相關情況。對于海關做法,這些國家的行業協會普遍不理解,認為是“用打擊行業發展(大方向)來替代行業規范”。
通過這事件凸現了上海海關在辦事規則、效率以及內部管理諸方面存在不足,并有可能成為矛盾聚焦點,而這些矛盾原本是可以逐步化解的。接受垂直領導的海關,在制定政策、報關手續等方面多有不一致的地方,還有工作效率不高、故意刁難企業的現象,各部門之間不能夠協調一致,同一政策在執行中又連貫不強。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