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看廈門石材企業
[ 發布時間 : 2002-2-13 13:46:19 ] 瀏覽次數:
石材向來被看成是一種低門檻、高利潤的行業,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石材的這種特性變得模糊。受運費上漲、資源趨緊、成本上升等影響,一場石材危機正在向廈門乃至全省彌漫,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面臨倒閉。
運費飆升
“因船運運費上漲,原本5%的進出口利潤全攤到運費上了。”前天,三悅豐石材物流中心總經理林東明一見到記者,就情不自禁地訴起苦來。
據林總介紹,運費從去年開始就漲了,由于國家宏觀調控,鋼材、鐵礦、砂等需求量大,造成運力緊張,運輸成本自然扶搖而上。加上今年6月治理超載以后,原先十有八九都會超載的船運運量減少,運費成本壓力大增,石材荒料、產品的運輸成本和費用急劇上升,按最保守的估計,漲幅在30%以上,原先進出口1萬美元的石材荒料可以賺500美元,現在一分錢也賺不到了。
我市多數進口石材都運到南安水頭,據粗略測算,目前每立方米石材荒料運到水頭,運輸成本增加了140元左右。同時,石材加工的配套材料,如機械配件、包裝材料、磨具磨料也在跟著漲價。和船運費用的上漲相比,陸運費用的漲幅更猛。豪得勝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文虎說:“公路運費漲了兩三倍!比如廈門到惠安,治超前每立方的費用是200元,而現在要600元了。”廈門非金屬礦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榮旗也說,由于公路運價上漲和運能的下降,廈門石材向其他地區輻射的成本大大提高了。
另了解,我市石材運輸也比較特殊,如果進口貨柜在運輸途中出現破損,造成的損失由客戶自負,船公司不承擔責任,這對進口企業非常不利,貨物到港后,如果損失一兩百元就值得慶賀了,損失一兩千元也很常見。
用電告急
運費一張口,就咬掉了石材企業的大部分“蛋糕”,而限電后導致的成本上升也狠狠地啃上一口。據了解,一限電,企業的訂單就不能及時交貨,往往延誤了商機。其結果不僅是客戶取消訂單,有的企業因此被客戶索賠,損失不小。
而少數擁有備用發電機的企業,為了趕交貨期,自己發電,生產費用也高了。據測算,如果企業自己發電,每度電的成本要增加0.3—0.4元。如果是一家生產規模較小的企業,每個月本來生產用電需5萬元,在自己發電后要多付出1萬元左右的電費。
原料緊缺
石材原料的短缺也在“后院起火”。目前我國除了高檔石材進口較多外,普通石材由于價格比進口低得多,幾乎被所有石材企業采用。而今年以來我國加強了礦山安全控制,很多礦山都停止開采,石材原料的缺口因此凸顯。
最近,我省主要的石材開采地晉江603礦,由于事故率大,被勒令停業整頓。據說,603礦供應量很大,一下停止供應,造成缺口很大,只好用623、633等其他石頭來代替,出現供不應求局面,價格也水漲船高。
廈門非金屬礦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榮旗證實說,和年初相比,石材原料的價格至少漲了六成至八成。據了解,在海滄開采的623石材荒料每立方米已從720元漲到1000元,漲了近300元。加工石材方面,2厘米板每平方米增加了10元的成本。
售價反常
在成本猛增的同時,石材成品的售價卻沒法提高。前些年,石材市場還算“油水”較多,同時門檻也比較低,所以引得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擠入這一領域。“現在肯定是供大于求的環境。”許榮旗說。他認為,目前石材市場上出現了無序競爭甚至是惡意競爭,價格很亂。
王文虎也透露,由于企業太多,各自的存貨量也有很大差距。存貨多的企業就能抵得住眼下的種種壓力,能給出比現行成本更低的售價。如此其他的企業雖然受成本提高之苦,卻無法提高售價。他說,目前的種種影響可能會在明年顯現,到時候出口石材價格很可能遠遠沖破現在的價位。“很多企業現在很難受。”王文虎說。
種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很多石材企業幾乎賺不到錢了。據了解,過去石材企業有5%—10%利潤,而今只有0—5%了。換句話說,不少企業在做蝕本生意。
我市有注冊的石材企業目前有500多家,未注冊的掛靠企業更多。面對石材危機,企業如何渡過難關?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各方面已經開始動作,希望能幫企業一把。
進口零關稅呼之欲出
目前,我國對礦山開采的限制越來越多,以加強對山體的保護,鼓勵從國外進口石材荒料,利用別人的資源。事實上,我市每年進口荒料都在以35%的速度增長,且進口選擇余地越來越大,目前進口國主要有意大利、西班牙、希臘、芬蘭、挪威、南非、巴西等國家。
市貿發局外貿處的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局提出的石材進口零關稅的方案,已經送到國家財政部關稅司。“現在就是期待這個方案能得到批準。做這個方案前,我們走訪了很多企業,他們的愿望很強烈。”這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石材荒料的關稅是按4%征收。雖然只有4個百分點的差別,但我市受益的企業很多。目前我國每年石材出口總額約10億美元,福建每年石材的出口額為7.5億美元,而廈門的石材無論是出口額還是進口額都占了全國石材市場的半壁江山。零關稅方案將在一定程度上將給石材企業減壓。目前,來料加工類型的石材企業已經享受進口免稅,所以進口石材并在國內銷售的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時,這也會促進企業多采用國外資源。
市貿發局的這位人士說,石材畢竟是一種再生周期極其漫長甚至可以說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零關稅”旨在鼓勵石材荒料進口。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國內石材加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國內的石材資源。
石材企業欲聯手
與此同時,廈門石材商會也正在籌備中。廈門非金屬礦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榮旗說,這個商會就是為了行業自律的需要,減少企業無序競爭,進行價格協調。同時,石材企業也打算借此“擰”成一股繩。
“過去單槍匹馬作戰,現在我們希望能用一個聲音對外。比如在和船公司談判時,商會能幫企業爭取到更好的價格。”許榮旗說。
還有一個“動作”是,在第八屆投洽會期間,有關部門將與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商榷,在我市建立石材出口基地。市貿發局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么做是為了打品牌,提升廈門石材口岸的知名度,并且擴大廈門石材市場的影響力。”
人造石能否取代天然石
天然石材資源日益緊張,是石材企業危機的原因之一,作為對策,一種以樹脂代替的人造石開始出現在市場上,并呈現日益增長趨勢。
據三悅豐石材物流中心總經理林東明介紹,這種人造石是用樹脂摻雜石粉或石頭制作而成,表面比較光滑,相比石材荒料,人造石在外觀上還更好看一些,而且可以任意切割、隨意組合、修補,板材與板材之間可以實現無縫拼接,接縫處毫無痕跡,這是天然石材無法做到的,目前每平方米的價格在一兩百元左右,與天然石材的價格相差不大,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石材供應緊張的矛盾。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人造石在市場上不是很受歡迎。豪得勝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文虎說,目前人們還是認可天然石材,人造石暫時還不能將其取代。
石材企業究竟能不能走出眼下困局?
全國石材六成從廈門口岸進出口
據市貿發局外貿處提供的資料表明,廈門口岸進出口總量占了全國的60%左右,其中進口所占份額為51%,出口所占份額為65%。
2003年廈門口岸石材進出口額為10.11億美元,比增27.34%,占全國的比重從2001年的53%提高到60%,其中,出口7.03億美元,占全國石材出口的63.53%;進口3.08億元,占全國石材進口的52.92%,上繳進口關稅額1.02億人民幣。
廈門港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材外貿口岸和世界性的石材物流交易中心,廈門及其周邊閩南地區的石材加工企業有4000多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石材加工基地。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的石材資源大國、生產大國、貿易大國和消費大國。2003年,我國石材行業的產量約為1.9億平方米,出口11億美元,比2002年同比增長20%,高于8%的世界增長水平;石材進口近6億美元。我國現為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石材貿易國,2003年國內石材消費約為1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一大石材消費國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